第21章(第4/6页)

次日,余思雅担心第一天收购会出岔子,所以一大早就赶去了养殖场,结果急着卖蜗牛的孩子们来得比她还早,已经在养殖场外排起了长龙。

这天的收购效果是喜人的,两个小时,足足收购了三百五十斤山蜗牛,两百二十斤水蜗牛。

这么多山蜗牛混点粮食和红薯叶子、老菜叶子足够鸭子们吃一两天了,明天又会有蜗牛送来,于是余思雅让人把水蜗牛分散倒进了围起来的这片养殖池里,等水蜗牛繁殖了,这不就是天然的源源不断的粮食?

接下来一段时间,每天送来的蜗牛量都保持在两百斤上下。这些蜗牛极大地丰富了鸭子们的食物,吃了“肉”,鸭子们的生长速度明显变快了,十来天后,它们就明显又长大了一圈。

照着这种速度,再过一个月左右,大的这批肉鸭就可以陆续上市了,到时候足以缓解他们养殖场的资金压力。

一切都步上了正轨,余思雅松了口气。

但这天公社却迎来了一个客人,隔壁东风公社的书记钱栋梁。

他一进冯书记的办公室就发牢骚:“老冯,你们公社不厚道啊。”

冯书记听得一脸莫名:“老钱,你这说的什么话?我们公社怎么招惹你们了,哪里不厚道?”

他可不记得最近有哪里得罪东风公社。

老钱气哼哼地说:“怎么没折腾?你说你们好好的粮食不种,瞎折腾养什么鸭子,人都吃不饱还养鸭,闲得没事做啊。”

原来是因为这个,冯书记心里有数了,起身亲自给钱书记倒了一杯茶:“这不是咱们公社挨着清河吗?就顺便养养,几个年轻人小打小闹,折腾着玩,值得你老钱怄气吗?”

“谁怄气了?哼,我说老冯,你管管你们公社,天天这么瞎胡闹,搞得咱们公社也人心惶惶的了,要出了乱子你负责。”老钱还揪着不放。

冯书记也不生气,笑着问:“能出什么乱子?你当公社武装部是摆设,那几十上百个民兵是吃干饭的?老钱,放宽心,没事的。”

老钱心里堵得慌,这个老冯,滑不溜秋的,跟泥鳅一样。他也不绕弯子了:“你们公社干的好事,捡山蜗牛都捡到我们公社了,我们公社的社员意见老大了。”

冯书记从善如流,马上说:“这样啊,那我待会儿就广播,交代大家以后不要去你们东风公社捡蜗牛了。”

这只是越界捡蜗牛的事吗?这是钱的事好不好?眼看红云公社捡蜗牛捡得火热,不少孩子已经挣了一毛八分的零花钱,他们公社的人也跟着眼馋了,纷纷私底下埋怨他们公社没有人红云公社为社员们着想。

可把老钱气得,但他又不能发火,发火也没用,社员都是很现实的,别说普通社员了,就是他的侄子侄女们听说了红云公社的小孩子们能捡蜗牛挣钱,靠劳动兜里有了个几分一毛的,都羡慕得不行。

老钱寻思着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时间长了,社员们对大队,对公社的意见肯定会很大,这就叫没有对比就没有落差。

所以他今天才过来找冯书记的,就是想掺和一脚,分一杯羹,但冯书记老奸巨猾的,始终不上钩。

老钱急了,干脆直接挑明了:“你们收其他公社的蜗牛吗?”

冯书记愣了一下,说道:“养殖场是挂在妇联下面,我不管的,这样吧,我把妇联负责养殖场的同志叫来,你亲自问她。”

冯书记清楚余思雅他们的财政状况捉襟见肘,很紧张,所以没有一口应承老钱。不然回头要是余思雅他们吃不下这么多山蜗牛,付不起钱,还是得公社兜着。

两个公社挨着,这个情况老钱也有所了解。他拿起茶杯喝了一口,点头说:“成,那我等你们这位同志。”

冯书记让小李去把余思雅叫来。

不一会儿余思雅就过来了,她脆生生地笑道:“冯书记,你找我?”

冯书记点头,指着老钱说:“这是隔壁东风公社的钱书记,听说咱们公社养殖场在收购蜗牛,正好东风公社那边山地多,蜗牛也特别多,就想问问咱们养殖场还需要蜗牛不?”

真是瞌睡来了就送枕头,余思雅正愁呢,山上的蜗牛只有那么多,经过十来天孩子们见天的寻找,现在每天送过来的蜗牛数量都在递减。而鸭子却越长越大,胃口也越来越大,见识过了喂养蜗牛后鸭子的成长速度,余思雅实在有点舍不得这廉价又好用的天然饲料。

没想到这么快就来了补充,那她不愁了。

余思雅侧头笑着说:“钱书记,你好,咱们养殖场还要继续收蜗牛的,不过有个情况我要跟你讲清楚。最近比较忙,没时间咱们的蜗牛是要等十月一号国庆节的时候统一付钱,这跟咱们公社的社员都说好了,你们要是愿意送过来,等到十月一号的时候也统一结账,你看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