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第3/5页)

戴着眼镜的年轻人点头,推开车门下车,看着魏主任几个笑道:“几位老乡,大太阳的,你们在市府门口做什么?”

看着他身上笔挺的干部装,上衣口袋上别着的英雄钢笔,再看旁边蹭亮的小汽车,魏主任意识到这肯定是个大干部,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还是余思雅反应快,她立马站了起来,客客气气地说:“你好,这位同志,我们是辰山县红云公社妇联的同志。我们公社有非常丰富的水资源,为了合理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为全公社的百姓谋福利,公社的领导们打算成立清河鸭养殖场,目前各项工作都已经准备齐全了,就差鸭苗。”

说着,余思雅推了一把还在恍惚的小李,让他把公社的介绍信给对方看。然后余思雅又补充道:“我们去了省养鸭场采购鸭苗,但养鸭场说有上面批的条子才卖鸭苗给我们,我们不知道去哪里批条子,只能到市府这里来碰碰运气了,这位同志,你知道哪里能批条子吗?”

年轻人多看了一眼余思雅,这姑娘看起来不大,是三人中年纪最小的,胆子却是最大的,说话利索条理清晰,一点都不畏缩,丝毫看不出是乡下小地方来的。

他点了点,没有多说,回到车上,将介绍信给了车后座上的人。

等了几分钟,年轻人重新出来,看着余思雅问道:“小同志,你叫什么名字?”

余思雅笑眯眯地说:“我叫余思雅,是辰山县红云公社的妇联干事。”

“余同志,这是你们要的条子,拿去吧。希望你们能早日把养鸭场办起来。”男人将介绍信递给了余思雅。

余思雅低头一看,介绍信的下方多了一行字“批准采购”,后面跟着三个字的签名,写得龙飞凤舞,余思雅只认出来是个“高”字,后面两个字实在认不出来。

这会儿信息传播不发达,他们乡下来的,对省城的官员也不了解,也不知道这人是谁。但想必是来头不小,关键是还平易近人,帮他们办成了事。

“谢谢领导,我们一定努力将清河鸭做成我们红云公社的一张名片。”余思雅郑重地朝车子的方向鞠了个九十度的躬。

男人推了一下鼻梁上的眼镜,冲她笑了笑,然后坐回了车子里,汽车很快开了进去。

车子里,后排的干部问副驾驶座上的年轻男人:“她跟你说了什么?”

年轻男人将余思雅的话重复了一遍。

后座的干部笑了:“清河鸭,场子还没办起来,牌子都想好了,这小姑娘野心不小啊,现在的年轻人,后生可畏。”

年轻男人跟着笑了:“这姑娘确实胆子挺大的,旁边她的领导,还有那个男同志都不敢说话,她一点都不怕。光这份胆子,就是个能干事的。”

干部点点头,撑着额头,闭上了眼结束了话题。

——

得了批示,余思雅和魏主任、小李赶紧去公交站坐车。上了车,魏主任忍不住说:“小余,你胆子可真大,你们说这个给咱们批条子的领导是谁?这样批的条子能行吗?”

余思雅也没经验:“试试吧,不行咱们再来蹲,总能蹲个能用的。”

“还来?你这姑娘脑子里的想法可真多,你都不怕吗?刚才那人比县里的领导气势还强,看到他,我脑子里一片空白,明明想说话的,就是不知道该说什么。”现在想起来,魏主任都还心有余悸。

余思雅笑了笑:“我这不也是没办法了吗?咱们又没做违法乱纪的坏事,为的也不是咱们个人,有什么不敢干的。”

她行得正,做得端,要办的事也是合情合理,有什么好退缩的。

小李摇头:“那不一样,他们肯定是大干部,我反正不敢。我总算明白冯书记干嘛要把事情交给你们妇联了,你们妇联的同志胆子就是够大。”

三人说了一路,揣测最多的还是汽车里没露面的那个领导是谁,拿着条子能买到鸭子吗?

等再度到了养鸭场,他们就发现他们想多了。

本来还趾高气扬的看门大爷一瞧见上面的字,脸色就变了:“你们等一下,我打个电话。”

省城养鸭场就是不一样,门卫都有电话,人家找人不用进场子里,直接进屋打电话去了。

红云公社全公社,一两万人就只有一台电话,而人家一个养殖场门卫都能用上电话,小李酸了:“这才几步路啊,省养鸭场就是有钱,难怪看不上咱们这点小生意呢。”

余思雅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安慰他:“放心,咱们养殖场的业务上去后也会装电话的。”

魏主任和小李已经习惯余思雅时不时冒出来的惊人之语了。两人都没作声,紧紧盯着门卫室。

过了两分钟,老大爷没出来,倒是养殖场里飞快地跑出来一个穿着蓝色短袖工装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