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十四章 亚历山大山中的金矿(第2/4页)

住宅区不远处就是一大片可以采掘的矿区。地面上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洞眼,不计其数。矿工正抡起铁镐一股劲儿地刨挖,铁镐在太阳光里闪闪发亮,仿佛天上在不断地打闪一般。矿工们都是由各公司雇来的,由各公司支付工资,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大家和睦相处,不声不响地埋头干活儿。

“然而,”巴加内尔解释说,“也有不少人赤手空拳来到这里做着发财梦,单独找金子的,他们既买不起也租不起一块土地进行挖掘,因为矿区地面都由政府出卖或出租,没有钱就没有下锄的地方,只有向公司出卖体力。但是,也有一些没钱的人还有其他办法发横财。”

“有什么办法呢?”

“就是‘跳坑’的办法,”巴加内尔回答,“比方说,我们这班人,无权在矿床上开采,然而,只要运气好,也可以发大财。”

“怎样发财呢?”少校问。

“‘跳坑’呀,我刚才不是说过了吗?”

“什么叫‘跳坑’呢?”少校又问。

“‘跳坑’是这一带的风俗,往往会引起骚乱和斗殴,主管当局也无法取缔。”

“你快说吧,巴加内尔,别卖关子了。”麦克纳布斯说。

“这不是在说嘛。大家知道,矿区地面由政府出售或出租,没有钱就无处下镐,但有条不成文的规定,任何一块地,除重大节日外,只要24小时没有人开采,就成为了公地。谁占据了,谁就可以随便挥镐挖掘,若运气好,照样可以发财。因此,罗伯特,我的孩子,去找一个没人管的矿坑,找到就归你了!”

“巴加内尔先生,”玛丽·格兰特忙说,“不要教我弟弟起这种念头。”

“我是开玩笑,我亲爱的小姐,”巴加内尔回答,“罗伯特也知道我是在开玩笑。他淘金吗?不会,永远不会!掘地、翻土、耙匀、播种、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是可以的。但要跟地老鼠一样在土里扒、钻、找金子,恐怕就不行了,太惨了,只有那些走投无路的人才干这种事!”

一行人参观完主要矿场后,又踏过一段由硅石、粘土质叶纹石和岩石分化而来的细砂构成的地面,来到了银行。

这家银行是一座高大的建筑,屋顶上竖着国旗。银行总监接待了哥尼纳凡爵士一行,并介绍了银行内部运作情况。

各公司将所采掘来的金子都存放在这银行里,由银行方面开出收据。从前,淘金者常受殖民地商人的敲诈,他们以每两53先令的价格收购生金,然后,以65先令的价格在墨尔本倒卖!不过,商人们在运输途中也要冒很大的风险,因为路上的强人很多,常常金块还没有被送到目的地就一抢而空了。

银行总监拿出许多奇异的生金样品来给客人们看,并且讲述了许多采金的技术。生金大致可分为卷金和分解金两种,它们都是矿石块,金子和泥土混杂在一起,或包在硅石里。因此,不论使用地面开采法还是深度开采法,都必须依土质的不同而进行开采。

卷金一般分布在急流山谷或干沟的深处,依体积的大小分成层次,上面是金粒,下面是片金,最下面是块金。分解金一般外部包有石皮,石皮被空气分解后,金块便堆聚在一起,形成“金团”。有时找到一个金团就发大财了。

在亚历山大山里,金子一般蕴藏在黏土层中,或青石片岩的夹缝里,形成金块窝,淘金者若是幸运,往往可以在那里发现大片的金块层。

一行人参观完各种生金标本后,又参观了银行矿物陈列馆,这里陈列着澳大利亚各种矿质的土壤标本。澳大利亚的财富并不只是金子,它是一个庞大的聚宝箱,大自然将所有的珍宝都聚集在这箱子里了。在银行的玻璃橱里还珍藏有白色的黄玉、宝贵的石榴石、红宝石、蓝宝石等,应有尽有,闪闪发光。这些宝石中有朱红的,有水红的,还有浅色和深色碧玉。其中,金钢玉可与印度马拉巴和西藏产的金钢玉媲美。此外,还有亮晶晶的金红石,图兰河沿岸产的小颗金刚石。总之,各种各样的宝石琳琅满目,品种齐全,镶嵌的金子当地有的是,不需外求。这里什么也不缺,只要把它们做成首饰,准保珠光宝气,价格不菲。

哥尼纳凡爵士谢了总监殷勤的招待,告辞出来,又参观了矿床。

一向视金钱如粪土的地理学家边走边不由自主地在地上寻来觅去,不时地弯下身子,拾起一块石子,一个金块的石皮或一些硅石的残片,仔细看看,又鄙夷不屑地丢掉。同伴们笑他,他也置若罔闻,一路上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地上,始终如此。

“嘿!巴加内尔,您掉了什么宝贝呀?”少校问他。

“可不是吗,”巴加内尔回答,“在这出产黄金宝石的地方,人们总会想找点儿宝贝,不知道为什么,我也想找块几两重的金块带走,我的奢望也不大,能有20来斤重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