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十五章 巴加内尔的西班牙语(第3/3页)

他们紧张地赶了一个半钟头的路,甩开大步才能跟上那巨人般的塔卡夫。安第斯山这一带土壤肥沃,风景宜人。到处是绿草茸茸的大牧场,有数十万只牛羊自由自在地在这里采食。池塘一个接着一个,沟渠交错,使得整个平原翠色欲滴。黑头天鹅在水边嬉戏,成群的鸵鸟在藤蔓中腾跃。这里的鸟类品种繁多,成天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分享着水国的风光。有一种斑鸠名叫“南美哀鸠”,羽毛呈浅灰色,带有白色条纹,十分优雅可爱。它们与一群群黄莺一起,点缀在树枝头,仿佛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野鸽子成群结队地掠过天空,还有无数的小麻雀,如白冠雀“钦戈拉”,黑顶麻雀“喜格罗”,山麻雀“蒙吉他”,扑扇着小翅膀,互相追逐,漫天是吱吱的叫声,热闹非凡。

巴加内尔一路走来,欣赏不已,赞美之词滔滔不绝,他几乎无法找到更多美妙的词汇描述这儿的美景了。这使那巴塔哥尼亚人有些惊诧。在他看来,鸟在天空飞,天鹅在池中游,草原上青草萋萋,都是极其自然的事,何足赞叹!而这位博学的地理学家已陶醉在这美不胜收的大草原之中了。他不嫌路长,还以为才动身不久呢。不知不觉中那些印第安人的帐篷已经出现在眼前了。这些帐篷就扎在山谷的中心。

集市位于两山包围的一个葫芦谷深处。约有30来个游牧印第安人生活在树枝搭成的草棚里,放养着大群的乳牛、羊、公牛和马。他们从一片草场游到另一片草场,到处都有丰盛的筵席款待着他们这一大群四条腿的客人。

这些印第安人都是阿劳干人、皮珍契人和奥卡人的混血种,被称之为安第斯-秘鲁人。橄榄色的皮肤、身材敦实、低额头、圆脸庞、薄嘴唇、高颧骨、神色冷漠,带点儿女人气。总之,他们不是纯印第安人种族。这些土著人不想让外人注意到他们。哥尼纳凡对他们也没有兴趣,只是想从他们那儿弄点牲畜,他们的牛、马就成。

经过塔卡夫的一番交涉,生意很快就谈成功了。哥尼纳凡买了7匹阿根廷矮马,鞍辔齐全,买了百来斤干肉和几斛大米,以及几只盛水的皮桶。印第安人颇想让哥尼纳凡以葡萄酒或朗姆酒交换,可惜哥尼纳凡没有酒,他们便接受了20两黄金,他们对黄金的价值是懂得的。哥尼纳凡想再买一匹马给那巴塔哥尼亚人骑,但他表示没有必要。

事情办完后,哥尼纳凡与巴加内尔告别了他们所称的“供货商”,不到半钟头就返回到他们的临时帐篷。看见他们回来了,大家欢欣鼓舞。哥尼纳凡很清楚这不完全是为他的到来而欢呼,更重要的是欢呼他所带回来的粮食和马匹。大伙儿已饥肠辘辘,食品到了先饱餐一顿。罗伯特也多少吃了些,他的体力已基本恢复。这一天剩下的时间大家都用来休息和聊天。他们谈到了亲爱的海伦娜夫人和玛丽小姐,谈到了约翰·蒙格尔斯船长及其船员,也谈到了格兰特——估计他距此不会太远了。

巴加内尔没有参与聊天,只是寸步不离地跟着那印第安人。他很兴奋,竟然遇到了一位真正的巴塔哥尼亚人了!真是高兴。和他相比,巴加内尔觉得自己简直成了侏儒人。他觉得塔卡夫可与古罗马皇帝马克西明和学者凡·伯罗克所见到的那位刚果黑人相媲美了。他们的身材都在8英尺以上。此外,他还用西班牙语不停地跟这位庄重的塔卡夫交谈,后者却能耐住性子听他那极不流利的西班牙语。这位地理学家又在学习西班牙语了,不过,这次不是从书本里学习,是直接用手势加大声读给他听、学习的,就如同鹦鹉学舌一般。

“以后要是还有人说我的西班牙语语调不准的话,就不能怪我了!”他对少校说,“谁会料到有一天能遇上巴塔哥尼亚人教我西班牙语呢?”

————————————————————

(1) 智利和阿根廷西部大草原的印第安语系。

(2) 卡蒙斯(1524-1580),16世纪葡萄牙大诗人,他的作品代表文艺复兴时期葡萄牙文学的最高成就。代表作是著名的史诗《路济塔尼亚人之歌》。

(3) 据《圣经》创世记第11章记载,当时人类想联合起来兴建一座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