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五章 邓肯号起航了(第2/3页)

“好极了,如果学得不好,您尽管用九尾鞭(3)抽我好了。”小罗伯特说。

“这你倒不必担心,我的孩子。”哥尼纳凡爵士郑重其事地回答说。然后他打住了,没有继续往下说,因为“九尾鞭”在邓肯号上是禁止使用的,也绝对没有使用“九尾鞭”的必要。

乘客名单上还有麦克纳布斯少校。少校已年近半百,稳重老成,仪表堂堂。他为人谦和,安排他做什么事情他都几乎不会有意见。他性格温和,谦虚谨慎,沉默寡言,平易近人,和蔼可亲。遇事从不与人争辩,不争吵,不发火,从不背后议论别人。走起路来不快不慢,不急不躁,不论是跨越一道缺口还是上楼睡觉都一样,悠哉游哉,闲适自如。不会因某事而激动,也不会因某事而烦恼,也许即使炮弹落在他身边他也连眉头都不会皱一下呢。无疑,这人将来就是要死了也不会找到发怒的机会。

此人年轻时颇有点名气,不仅因为他胆识过人、身材魁伟、体魄健壮、战场上英勇顽强,而且他具有高尚的品德,神采奕奕,为人侠义。如果非要说出他有什么不足之处,那就是他从头到脚都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苏格兰人,纯正的喀里多尼亚(4)人,固执地坚守故乡的旧风俗。所以他不愿为大英帝国服役,他的少校军衔还是在高地黑卫队第42团里得来的,黑卫队是一支纯苏格兰贵族组成的队伍。麦克纳布斯少校以表兄的身份长期居住在玛考姆府,现在,他觉得以少校的身份登上邓肯号是合情合理的。

邓肯号船上全体人员的情况基本如此。该船因为一个意想不到的机缘巧合,准备做一次当今举世惊人的远航。当船驶入格拉斯哥港码头时,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和民众的好奇心,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邓肯号立刻成为了人们密切关注的对象,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主要话题,同时也唤起了所有停泊在港里的其他船只船长的妒羡,尤其是苏格提亚号的伯顿船长,苏格提亚号也是一艘极为漂亮的游船,就停靠在邓肯号的旁边,准备开往印度的加尔各答。论大小而言,苏格提亚号完全有资格把邓肯号看作是个小弟弟,可人们只把目光集中在哥尼纳凡爵士的邓肯号上,而且兴趣愈来愈浓。

启程的日子一天一天迫近。蒙格尔斯船长精明能干,在克莱德湾试航后仅一个月,他就完成了邓肯号的改装工作,煤粮贮备充足,一切准备就绪,蓄势待发。启程的日期定于8月25日,这样,开春之前就可以驶入南纬海域了。

哥尼纳凡爵士的计划公开后,有人劝阻他说,这样的航行太疲劳,也太危险。但他决心已下,绝不回头,准备离开玛考姆府。其实,这些人当中,大部分人都是出于对这位苏格兰爵士的钦佩之心而大加赞赏。除了政府官方报纸外,几乎所有的报纸都一致地谴责海军大臣们对此事的冷漠态度。然而爵士为人厚道,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潜心守职。

8月24日,哥尼纳凡夫妇、麦克纳布斯少校,格兰特姐弟,船上司务长奥比内,以及侍奉海伦娜夫人的奥比内太太,在全堡仆从的热诚欢送下离开了玛考姆府。几小时后,他们就在船上安顿下来了。格拉斯哥的居民都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欢送海伦娜夫人,人们都认为她是一名放弃安逸生活去援救遇难同胞的年轻而勇敢的女性,都对她由衷地表示钦佩!

爵士夫妇被安顿在邓肯号船尾的楼舱里,有两间卧室、一个客厅和两个盥洗室。挨着他们房间的是一个大厅,大厅两侧有6个舱房,分别由格兰特姐弟,奥比内夫妇和少校居住。而蒙格尔斯和奥斯丁的房间在大厅的另一端,背朝大厅,面朝中甲板。水手们则住在宽畅舒适的平舱里。因为船上除煤、粮、武器之外没有装载别的东西,所以很空。

邓肯号于8月25日凌晨3点趁落潮的时候起航。开船前,格拉斯哥市民还看到一幕催人泪下的仪式。头晚8点,哥尼纳凡夫妇及全体船员,凡是参加这次救援行动的人都下了船,前往格拉斯哥教堂向圣·芒戈(5)守护神祈告。这是一座古老的教堂,沃尔特·司各特曾描写过它。现在,大门正开着,迎接邓肯号乘客和船员的到来。在这建有一座座古冢的圣堂前,牧师摩尔顿为他们祈福,求神明保佑他们的远征平安顺利。这时,玛丽·格兰特祈祷的声音格外响亮,她在为自己的恩人们虔诚祷告,感激的泪水从她红润的面颊往下淌。祷告完后,全体人员都怀着无限深情走出了教堂。10时许回到了船上。蒙格尔斯和船员们忙着做起航前的准备。

凌晨两点左右,邓肯号发动机开始振动起来。气压表显示,压力为四级。蒸汽在汽缸里噗噗地响,与潮水相互呼应。浮标和石标上的信号灯已经渐渐暗淡在晨曦中,但那条夹在他们之间的克莱德航道依然可以辨认。现在起航,正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