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沈儿峪之战中的徐达与王保保(第4/8页)

王保保越想越是一身冷汗:这徐达的确非凡品!且不说大将军遇变不惊,其治军竟然如此森严!部下对后方杀声竟能无动于衷,真将才也!

事实上,徐达的可怕更是远远超出了王保保的想象!

明军东南营垒,正在肆意屠杀明军的元兵夜袭队突然遭到了有着严密组织的骑兵袭击!

没有往常遭遇明军骑兵时的那照面一阵骑弩,甚至连呐喊都没有,直接就是马刀翻飞、长矛乱捅,最可怕的就是:不时还有几声爆响,随响声即有数骑元兵栽下战马,这是那最可怕的骑兵手铳?

不错,徐达的中军护卫是装备了这先进火器。

旧历二十八日的后半夜,天色黝黑,若不是元军自己放起的大火照亮了自己,几乎就是伸手不见五指,但是,现在夜袭队员们全都处在了火光明处,来袭强敌却处在一片黑暗之中,这简直就是挨打却不知对谁还手!

更何况明军的战垒上还不断飞下乱箭,这种瞎蒙中的乱战如何再能继续下去?

借着明军木寨墙燃起的火光,一些机灵点蒙古士兵们发觉了最可怕的情形:来袭明军不知多少,数支骑兵队竟然随着几声号炮开始向两翼张开,这是准备尽数围歼我军?

不错,处于队列中的徐达还就是这样打算的:不是来偷袭么?那就不妨“既来之则安之”,谁也别想回去报信!

徐达勒马于一处高坡之上,借火光观察战势,眼见元兵处于绝对劣势,自己的东南营垒中还有喊杀之声,这种内外呼应的战事大胜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全歼这股元兵也不在话下!

慢!何必非要全歼?驱赶他们一部回去报信岂不更好?

来袭的元军从何路来不好说,但是必定还是从来路去,如此岂不有了最可靠的向导?若依样画葫芦回报给王保保一支奇兵,对总决战无异于锦上添花!

再者,溃兵回营,能够传染给部队的多是沮丧;还有,若王保保得知自己就在东南营,那时将会如何举措?

徐达思虑已定,立即传下军令,顿时,中军卫队齐声大呼:“徐大将军在此!将令下:尽数围歼鞑子,不准一人一骑漏网!投降免死!”

呼声大作之刻,也有几声号炮响起,借着就是一阵悠扬的号角:那号角所表达的意思却与呼喊相反,在告诉明军将士:击溃敌军,随后掩杀呐喊即可。

暗暗吩咐身边数骑:远远跟上去,不要贴近元军败兵,一路留下进军记号,天亮前赶回中军大营。

感觉面临灭顶之灾的夜袭队员们突然发现了一线生机:原来滚滚逼近的明军长蛇阵突然变成了多路出击,但显然由于地理不熟,再加黑夜,各支骑兵队中间被迫留出了不少空隙,活命的机会来了!

于是,不用元军带队将领下令,最聪明的几个元军士兵率先策马冲出了明军包围!其实也等不到将令了——带队主副将运气都不太好,一个被乱箭射中坐骑栽倒在马下,不知何时已经被自家的铁蹄踏成了肉泥;一个奋身回马迎战明军,却被迎面崩了一手铳,早已毙命。

毕竟是王保保亲选精骑,这种不利形势的混战中还是逃出了少半人马,回军路上的蒙古士兵们相互交流夜战心得,最后得出统一结论:算上先前宰掉的南蛮子,算总账我们也吃亏不是太大。

其实,侥幸逃回的元兵们还应该再高兴些:在他们脱离战场之后,还等于干掉了几个明军将领。

徐达没有打扫战场、清点战果,就在马上下令:将中途截回的擅自逃离战场的赵指挥等人立即砍头!首级传遍各营,号令全军,畏敌避战这就是后果!

至于大意失误军机的左丞胡德济?徐达却不敢随意处置,此人乃已故越国公胡大海的养子,胡大海的亲生儿子因为酿造私酒,被朱元璋不留情面亲手宰了,而当时的胡大海却丝毫没有忌恨朱元璋的无情,照样忠心耿耿直到死,现在哪能再干掉这位大功臣的养子?

还是孩哭抱给亲娘吧,徐达下令:念其尚能苦战坚持到援军到来,暂且记下一颗头颅,逮捕押往京师,送交圣上亲自处置。

据史载,这烫嘴的山药朱元璋也没有吞下去,还是以之前战功卓越为由开释了这位故人之养子——看起来,朱元璋也不是什么铁石心肠,对不危害大明皇朝的根本利益的犯错误的同志,还是蛮有人情味的。

98

徐达立斩赵指挥等将领,并且传首各营,这举措令大明“官兵为之股栗”(《明史·徐达传》),全军顿时一派肃然,各营将领没等徐达回到中军,便立即自觉整军备战。

可是,今个儿有点奇怪:王保保并没有按照习惯越沟挑战。

这也容易理解,王保保率领全军枕戈达旦一夜,哪有什么精力照常白天出动?将士们不是铁人,总要把夜间的睡眠损失补些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