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沈儿峪之战中的徐达与王保保(第3/8页)

这一折腾就就是三夜,一直到了四月八日,这几天的徐达与王保保,几乎都是一般心思:给对方制造习惯性思维、习惯性动作,都是在刻意麻痹对手!

徐达的夜间骚扰行为,还就是如同王保保预料那般,还就是在如同传说中的那个乐意撒谎的放羊男孩,还就是在每夜高喊“狼来了!”后人大多为王保保略感遗憾:“狼来了”这个民间寓言故事,本来就出自蒙古大草原,为什么王保保就没有意识到那个男孩以及牧民们的结局?当饿狼真正扑来的时候,形成了习惯思维的大人们还会理睬“狼来了”的呼声吗?

徐达也在认定自己的策略开始逐渐生效,睡觉越来越安心,只要这样再坚持下去,大好战机也就自然出现了,连深壕中的战马道路都由王保保给挖掘妥当了,当明军真正大举进攻时,省下了多少人力与时间呀!

人么,得意必然疏忽,疏忽必然大意,伟人、英雄、名将概不例外!有些大意的明军主帅徐达没有想过:狡诈的王保保会再给他几天时间吗?

四月八日夜,徐达的明军鼓乐队照常于沟边进行“狼来了”的心理训练,王保保的“闷宫炮”突然出手了!

97

王保保成功的抓人审讯,得知了一条能够绕向明军后方的山间小路,只是这条小路乃是猎户们用来夜间狩猎的“野猪道”,实在容不得大军通行,只能单人单骑通行。

而且,明军于小道途中建立了一座营垒,由于处于全军后面的东南方向,所以称为东南营。

王保保根据实际军情与地形制约,果断精选了一千铁骑,东绕三十余里过了深沟,顺这“野猪道”直扑明军的东南营垒:只要拿下此营,全部明军将断绝了后路,占领明军东南营的一千精兵只需要固守一天则大功告成:徐达必然全军来救,而那时的元军主力便会形成掩杀之势,一场大胜唾手可得也!

而自己则严密监视壕沟对岸明军各营垒,只要发觉明军主力躁动退军,即可立即实施全线出击。

四月二十八日夜,王保保与他的所有部队不用明军鼓乐惊扰了,全军“一级战备”等待总攻时刻,一夜无眠!

守卫东南营垒的乃明军左丞胡德济,由于所驻守营垒地处全军后方,数日来皆处于观战——应该是听战状态,相比明军其他各营,夜间也安静了许多,再加上也是形成了“明日无战事”的习惯思维,所以防守自然有些松懈。

及至元军悄悄摸近了营垒,胡德济却还在呼呼大睡,一片杀声响起时,元军尖兵已经搬开了鹿角木栏;胡德济仓促失措,急急起身迎敌,全军却已经大乱了!

失去了统一指挥的明军顿时成了无头羊率领的羊群,各自为战的有,四散溃逃的更多,尤其是胡德济的副将,一位赵姓指挥,竟然带领几个亲兵慌张向徐达大营中军方向逃窜,就此胡德济全军惊恐万状,大量伤亡自不必说,最可怜的是:被人家肆意蹂躏了半宿,竟然没弄明白作案者何人?

所幸有一部机灵士卒,紧急中登上了所筑战垒,也算能以乱箭回击黑暗中的敌人了,不过效果如何谁也说不准,眼中只见一片火光,其中隐约出没大批蒙古骑兵,遇到明军就是数骑扑上一阵乱砍,乱箭射出的效果也就不好说了,据说战后清点伤亡状况,明军尸体上也发现了不少自己人的箭矢。

东南营垒的战鼓号角惊醒了徐达。

后方遇袭!这正是考验一军主帅的关键时刻。

徐达没用过多考虑即迅速传令各营:坚守各自营垒,不准出寨,不准惊呼,不准敲击战鼓声援被劫营寨!

最令人意外的是:徐达竟然没忘了下令给在沟沿执行骚扰任务的部队:鼓乐照旧,不妨发动三秦大地的士卒们吼上几句秦腔信天游之类,越热闹越好!

而徐达却集结了自己的中军护卫,人数不过千余,亲自率领直奔东南营而去。

这等小股部队出营,当然不值得元军主帅王保保关注,王保保把握得是全局,是明军各营主力动向。

等待了许久许久,结果令王保保大为失望:明军各营竟然如同当真塞住了耳朵睡觉,吊斗铜铃叮咚依旧,提示更鼓时辰的木梆之声隐隐可闻,就连营寨墙上的灯笼都没有多亮几串!

更没有预料中的火把冲天。

尤其令王保保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那不知数量多少的明军鼓乐队依然在沟沿胡闹折腾,细听:还有人扯起嗓子高歌乱吼,竟然比往常热闹了许多!

没有一点明军主力回救后方的意思!那么,自己还趁势全面出击吗?

王保保迅即决断:放弃出击!势未造成,趁什么声势?机没造成,即无机可乘,元军最明智的举动当然是严密监视,哪怕在这沈儿峪再多耗几天,也强似冒险进兵,孤注一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