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艰难的庆阳攻坚战(第3/6页)

张良臣这才明白:敌军有备,徐达看来确非凡品!自己偷鸡不成反而蚀了一把米。

可是,那又能怎么样?自诈降成功实施之始,张良臣便堵死了自己的一切退路,现在就是有心投降也不可能了,活命唯有一途:持城固守!希望不是没有:徐达二十几万大军聚集庆阳四周,每日需要消耗粮草多少?

徐达自然更明白这点,经过充分准备之后,随即开始了对庆阳的攻城战。

一经城头接战,徐达才真正领会了张良臣另一面:狡诈之外更有凶狠。

张良臣亲自坐镇城头,镇静指挥协调守城各部,中军卫队几乎成了救火队员,哪个城门出现危机就扑向哪里,所有城墙乱石积堆,根本不用什么抛石机之类,俯在城墙花垛后的元军士兵只要看见明军云梯,顺势推下去就是,问题是这种情形往往出现在明军的突击队员攀爬到一半时,这下伤亡大增,就连撤回都要遭受城头弓弩的大量杀伤。

强攻无望,徐达也打造了高于庆阳城墙的“云车”——即装有木轮的高木架,上有牛皮掩体,能抗住敌军的箭矢——但张良臣的弓弩兵强弩不但射程极远,箭头更绑上了火把,往往“云车”距城尚远就被点燃,根本靠不上去!

徐达也曾试过偷挖地道进入城内,结果也是以失利告终:张良臣也早就防备此招,于城墙下屯兵洞埋设了许多大瓦缸,地下一有动静监听的元兵就能判断出大体方位,于是元军紧急从城内该处开挖横沟,城内水源不缺,横沟内被灌满了水,明军的地道无法继续施工——连连发生“透水事故”,就算地下有着精煤、金矿又怎么了?也不能以生命换效益呀!

但是,城内的张良臣日子过得也不轻松,这么一来二去,转眼一月将过,庆阳城内的粮草只耗不进,算来也就仅能支撑月半左右,事情就明明白白摆在这儿了:一线生机在于外援!

外援何在?说穿了也就宁夏王保保有这个实力,这真是造化弄人!转来转去还是要依赖这位昔日的大敌。

只是,有能力与实力不代表有气魄,那个王保保能看在大元帝国的份上尽释前嫌么?出兵进击一个刚刚战胜过自己的对手,毕竟要冒天大的风险,更何况,这个对手已经不是昔日太原城下的两万轻骑,而是十倍于此的兵力,这几乎是在主动招惹猛虎发威!

就像一个快要淹死的落水者,张良臣只能绝望伸手,哪怕是在捞一根纤细的树枝。六月十九日这天深夜,张良臣的亲信竹苛等人缒城而下,前往宁夏向王保保求援。

俗话说“车到山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不定这位朱元璋口中的“当世奇男子”能够创出奇迹。庆阳城能否解围转安,也就只能寄托在此人身上了。

俗话说的好:有枣无枣打几杆子再说!反正行动胜于等待。

70

但就是这唯一的求援行动让张良臣更加丧气。

半夜出城时甚为顺利,根本没有惊动明军,哪知道第二天中午,庆阳城下便挂出了竹苛等人的脑袋!

事情不用多加分析,这是在前往宁夏的路上遭遇了明军,至于是被阵斩还是被俘杀已经不重要了,徐达这是在提醒张良臣:别做梦了!外围的封锁更严密,这是一张天罗地网,一只麻雀也飞不出去!

关键在于,徐达将竹苛等人悬首示众于庆阳城下,也是在告诉守城的人们:这是一方死地!再跟着张良臣卖命,这就是下场!没有什么万一,放下武器是唯一出路!

像是在配合高杆上竹苛等人的头颅宣传,明军一些大嗓门的士兵开始对着城内齐声喊话:“归降免死得优待,只杀汉奸张良臣!”

竹苛的请援行动虽然被明军外围部队截杀,但也同时提醒了徐达:庆阳城内的张良臣并没有绝望,还会继续派人潜出包围圈的,必须防范于未然!于是紧急派遣参随王敬祖率兵助守彭原——位于庆阳西南部宁州路的枢纽要道。

大军长期苦耗在庆阳城下也不是办法,徐达现在真有如同捧了烫手山药,吞下黏牙烫嘴,丢下又不舍得,也不可能!

时间一晃,七月已到,徐达只得在围困庆阳城的同时分兵收伏甘陕各部元军残余,派遣归降的元军将领李茂等人,率领千骑赴西南部的隆德、秦安等处,招降、擒拿还没有归附的元将杜伯不花、罗左丞相等人,且喜降将也不负所托,隆德、秦安等甘陕边城均被李茂平定。

庆阳城内外,守者持地利,攻者仗人多,但双方的日子其实都不好过。

庆阳攻防战的情形,其实不用接到求援也传到了宁夏王保保的耳中,王保保虽然拘押了死敌大张——张思道,但还是无法坐观庆阳小张被困毙,不管从哪方面着眼,都要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