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艰难的庆阳攻坚战(第2/6页)

谁知,张良臣于自己阵中只闻明军战鼓响,不见明军阵门开,并没有等到预料中出战的明军将领,张良臣这才开始忐忑不安。

明军怯战?不大像;准备懈怠我军?估计就是如此!

张良臣深谙一鼓作气、三鼓而怠的基本道理,焉能让这种小伎俩得逞?眼见“七条枪”争相跃马突击明军大阵,张良臣急忙传令吹起暂停挑战的号角:敌军弓弩长枪密布的战阵可不能轻易接近,就是强行冲阵也要集中兵力、士卒打头,自己的养子爱将们可不能“出师未捷身先死”,从而“长使英雄泪满襟”。

“七条枪”遗憾回归己阵,回头之际,却突然发觉明军阵门大开,从阵门跃出数将,位于正中的却不是别人,正是敌军主帅徐达!

七人立时兴奋,可是若回马求战却也有犹豫,少主干爷军令如山,谁敢擅自出战?

其实这一切都被张良臣看在眼中,本来举起了出战的令旗,挥下之际却突然打了一个冷战:不对!即便阵前厮杀,也没有徐达出阵的道理!这局面有诈!

急切之间来不及细思,只是凭着本能换了一把令旗:全军急速撤退,回城!

此举格外及时,明军随后号炮大作,几乎全军同时出动,箭矢如雨,呐喊如潮,自己撤退中的将士纷纷落马……顾不得了,安全退回城内就是胜利!

张良臣预感得还真挺准:就在主力奔进城门吊桥的那一瞬间,不知啥时来到城边的两股明军骑兵已经紧贴城墙汇合于城门之外,主力尾巴被切断,张良臣惊魂未定之余却长长舒了口气:虽然损失了千余勇士,那也是万幸!这两路骑兵分明是偷袭城门而来,若再“恋战”片刻,自己将无所归也!

可恶的徐达!竟然不按规矩出牌?那好,来而不往非礼也,咱张良臣也给你来一个不按规矩!

69

没几天,张良臣又向城下发箭书约战,如前约定,还是城下围城大军于西门后撤了三箭之地,张良臣还是明令放炮——却暗暗传令:这炮是放给徐达听着玩的,将士们还是照样轮值城头,该休息的照常休息。

徐达正在命令步兵完善攻城器械,接到敌军约战书信,压根也没有相信:张良臣于城外刚刚败了一阵,哪能老牛破车走老路?这里面哪有什么不对头之处还不敢断定,反正绝不能相信这个小人玩弄些小人手段。

于是也就命令部队:放几下空炮应战,不必出动,全军还是该干嘛干嘛,留意城中动向,莫要放出去必然会有的求救信使就行。

这下针尖对上了麦芒,奇怪的现象出现了:攻守双方你两炮我两炮,如同相互致敬一般断续打了一天招呼,却任何实际战事没有发生,张良臣没有挥师出城,徐达也未开始真正的攻城战。

夜晚,正值月初,月亮害羞躲在幕后,天地尽同墨染,张良臣紧急集合了白日睡了一天的千余精选勇士,吩咐莫走城门,一律缒城而下,每人带足引火之物,摸进徐达大营点燃大火即算全功!

“一颗脑袋十两现银!本帅在城门口等着给你们兑现!”张良臣亲率主力骑兵于城门口接应奇袭队勇士,干过壮行酒之后又附带了一句:“哪位弟兄运气好带来了徐达的脑袋,万贯铜钱外加一个侯爷!”

张良臣满怀希望等在城楼,夜袭队员们满怀激动悄悄下城,渡过护城河之后,那份激动才掺杂了一些恐惧,士兵们骑兵改行客串步兵难免有点不适应,人人心想:张帅若是允许弟兄们跨马出城多好?不就是马蹄上裹几层布片吗?那时马刺一磕,马缰一松,瞬间即到明军大营,岂不痛快干脆!

千余勇士摸黑瞎火气喘吁吁来到了明军大营之前,费劲搬开鹿角木栏等障碍之时,不免弄出一些声响,但这下可就糟了!突然听得明军营内警报铜锣大作,顿时火把遍营亮起,紧接着便是明军营门大开,大队骑兵恶狠狠扑出,来偷袭的步行骑士立时傻了!

平日都是催动坐骑铁蹄践踏敌军步卒,今个却一切反了过来,一下沦为别人马蹄下的肉团,谁能不惊恐气恼?

耳边只听“砰砰”作响,天空好似流星落雨,一道道都是明军借助发射铁筒射出的火箭,那东西据说能一响射出二十支拖着亮尾巴的箭矢,手足无措的夜袭队员们如何应付这种密集箭雨?

最可怕的却不是这些“远程武器”,黑暗中最使人恐惧的是突然而至的敌军战马,大家对这东西太熟悉了,两条腿是怎么也逃不过四只铁蹄的,唯一的求生之道就是立即跪下高举兵器,就这还要看对方骑手心情如何,甚至要看对方战马的心情如何,能在马蹄前逃得性命实际上大多靠运气!

幸亏老天有眼,今夜无月光,漆黑的夜幕掩护了不少生命,张良臣在城门洞还是等到了数百惊魂未定的勇士,却是一个个狼狈不堪,进得城来大多一头栽倒,更有百余士兵从此再没能醒来!谁都明白,这是被剧烈奔跑累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