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常遇春主军的北伐之路(第8/9页)

也速百思不得其解,那个常遇春会飞?但是,常遇春连“百思”的时间也没给丞相留出来,就在也速遍体冰凉无法立即决定是转兵回救全宁还是就势远飏之刻,左右后侧沙丘上方,突然传来厮杀声!

那是常遇春的突击队在解决元军于高处设置的外围警戒,基本没有遇到多少像样的抵抗,猝不及防的蒙古哨兵只在瞬间就被呼啸而至的明军铁骑砍翻,现在明军居高临下,迅速架好了数十尊火铳,随着常遇春的一声号令,同时点燃药捻。

明初的火器,威慑大于杀伤,尤其是战马,突然被一些散碎铁丸击中,哪还管什么主人的喝令?数十匹战马顿时脱缰,紧接着引起了更大的混乱,就像平静的池塘被投进了一颗巨石,从中心开始骤起波澜,迅速向四周蔓延,只在倾刻间便引起了万骑惊恐!

要命的是:池塘的波澜还能逐渐平复,惊马不同,那被同伴冲撞的惊恐会越滚越烈!更要命的是:这种惊恐还会立即传染给骑坐它的人类,而且人类若一旦惊恐,其相互影响的速度远远超过畜类。

外围,常遇春在为这种惊恐推波助澜,数十骑专职战鼓侍卫同时敲响了进攻的鼓点,也有号角悠悠响起,但这是明军的指挥号角,蒙古人听不懂常遇春在说些什么,明军的骑手们却人人懂得,常将军在大呼:施放所有火箭,随着被喷筒发出的箭矢冲上去!现在是我们用长矛同鞑子们说话的时候了!

蒙古军队迅速被割裂,部将们仅仅能凭借本能约束自己所部迅速集结成野战防守圈,但却不知下一步该做些什么,主帅那边没有号令传来,下级们实在不知道应该是出击还是就地防御。

也速是幸运的,这主要依赖他那些训练有素、待遇极高的中军侍卫,这些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一定程度的镇定,只要主帅有将令发出,他们会不假思索迅速执行,哪怕是对着自己的部队冲锋!

也速也不愧在战场历练出的将领,只在片刻之间,也速便根据战局混乱程度作出了准确判断:今儿个战事与期望反过来了,本来是潜伏狩猎,现在自己是猎物!

最佳应对:走人!

尤其是那侧后高地传来的阵阵火炮声,更使也速疑惑:怎么?明军连将军炮都运来了?那全宁城还能保得住?那些夯土城墙如何能经得起大炮轰击?看来全军杀回全宁已经没有了意义,应该实施壮士断腕之壮举:舍弃全宁城!

只是,城内囤积的大量辎重却不免周济了这些南蛮,可惜了!对呀,怪不得常蛮子这么死盯全宁不放,是准备来此全军就餐了?算了,财主不与叫花子一般见识,送给你就是。

也速果断发出了开战后的第一道军令,也是此战最后一道军令:敌情不明,不要纠缠恋战,全军西撤!

随即,也速率先执行了自己发布的命令,带头顺落马河向西狂奔,这下没问题了,大家都是骑兵,不就是比赛脚力吗?蒙古骏马何曾落过下风?

正在冲杀的明军对此也有点无奈了,常遇春眼见敌军无心恋战,只得命令部队跟踪掩杀,虽然一路缴获丰盛,还是眼睁睁看着也速率主力大队扬长而去。

不过,这也难怪,也速毕竟有四万精骑,当真拼起命来,也是个大麻烦,就算能击溃他们,估计明军这八千轻骑也会伤亡大半,这可是集中了全军的骑兵部队,此去上都不知还有多少恶战要指望他们,能无伤亡击败也速也是绝大战果。

不管怎么说,从此全宁方面的威胁就此得以消除,至于也速?常遇春判断:无非是率领残兵逃进了西边大帽山,估计就算能整合部队卷土重来,也无非是就此龟缩于全宁城,没有月余时间是无法北上骚扰的。

部将纷纷建议:回头攻下全宁城,毁掉也速的老巢,一来能以城中辎重补充我军战损,二来能使那老家伙从此再无能力恢复元气。

常遇春摇头:“不要再理睬全宁,立即回师大宁,偏将军此刻估计已经将其团团围困,我军补充就指望大宁了!”

常遇春远征全宁就此告一段落,唯有一点:没有准确估计到也速败军去向。

那也速的确并非愚蠢到家,紧急之中还是想到了自己一直念念不忘的大兴州,率败军逃进大帽山区之后,经过紧急整编残部,却发现损失不大,部队还三万有余,于是,也速大大安心,并没有就此回师全宁城,而是直接南下大兴州,这回也速下定决心了:任你常遇春再怎么来犯挑衅,这次坚决守城不出战!

也速心中还有点底气:常遇春若当真西进,焉能不顾背后大宁?现在驻守大宁的可不是什么纳哈出的辽东军,而是自己的副手:中书右丞脱火赤,脱火赤向来以贪功好战著称,肯定不会眼看明军西进而坐城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