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回京之梦:元顺帝念念不忘大元都(第3/4页)

但是,这小子毕竟是太子,皇太子,那就是将来的皇帝呀!按照今天这小子对自己的态度推论:将来一旦爱猷识理达腊登基,估计这大元丞相职务也就没自己什么事儿了。

所以,也速丞相需要一场胜利巩固自己的地位,哪怕是一场小胜,山西的王保保不也是一场韩店小胜便遮了百丑吗?甚至连太原城下丢弃十万铁骑远遁这种罕见大败,皇帝都没有下旨说点什么,可见一场胜利在皇帝心中的分量有多重!

因此,这次奉旨出兵大都,也速豁上了!

当真收复元大都?也速丞相没做这个美梦,要是那么容易将蒙古兵带进大都,那当初十余万铁骑尚在,慌张逃走干嘛?所以,为大元收复元大都仅仅是个口号,连士兵们也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也速需要的仅仅是一场小胜,在距离元大都不远地方的一场小胜,仅此而已。

也速毕竟是一朝宰相,做事还是心思缜密的,出兵之前便派出无数探骑,侦查元大都四周各城实际兵力,根据难易程度,也速迅速决定了兵锋所指——通州。

几起探马都回报:现在通州城中守兵仅千把人,守将乃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叫做曹良臣的南蛮。也速还是不大放心,又派出了纯正汉人密探,身着南蛮服饰,去通州转悠了几天,结果证实:军情属实,目前通州确实空虚!

也速下决心兵出通州还有一个重要因素:由自己驻防的地盘全宁路以及辽东大宁路去通州,有白河水路,大军辎重有舟船运输极为省力,那些南蛮不就如此运兵吗?这次咱来个“以其人之道还置其人之身”,照方抓药就是了。

如此,往返不用路途劳累,战马上岸即能冲锋,一旦不利也可及时避于舟船安全撤回,至于通州守军想凭借千余人马阻止万骑登岸?没那个可能!

十比一的战事,再打不赢还有脸活着吗?

于是,也速亲率一万铁骑,水陆并进,声势浩大,沿白河杀奔通州而来!

事实上,也速此行出动的兵力可能还要多得多,“一万精骑”是蒙古史所书,而据一直陪同在顺帝身边的刘佶在《北巡私记》中记载:

二月……十五日,也速丞相率精骑四万抵通州,贼固守不下。诏也速公勿深入。

四十比一呀!通州还不成了也速丞相餐桌上的小菜一碟?

45

通州接警,守军确实仅有千余,守将曹良臣的大多部属都建议:立即飞骑向北平华云龙求援,或者通报古北口守军分兵增援通州。

当然,也有几个血性汉子摩拳擦掌,准备于战场过把厮杀老瘾!

哪知曹良臣呵呵大笑,口气对敌情甚是不屑:“用不着,我们兵少不错,但可以不与强敌作战呀!鞑子们虽然人多势众,但不过一些亡国之兵,屡次经我军打击,早就吓破了胆子,用点小计即可破敌!”

曹良臣立即安排部将指挥许勇:尽可能多多征集民间舟船,全部集结在白河通州段,舟船不管大小,一律插满红旗,另外多备些鼓钹钲锣之类响器,等蒙古人逼近之刻,一起奏乐就是。

就这即能退去蒙古铁骑?许勇半信半疑,部将们也不由大眼对小眼:鼓乐迎客?

但是,军令如山,还是要照章执行的,于是,通州城内外开始忙活起来,百姓们闻听明军要自己献舟助战那些万恶的蒙古鞑子,几乎家家踊跃,仅仅一天,通州城外的白河上,插满红旗的舟船密布,竟然遥遥遮盖了河面三十余里!

尤其令人摇头咋舌的是:民间舟船,懂得什么令行禁止?大伙一起来到了河上,平日难得这么聚齐玩乐,且各舟还奉命带来了鼓乐锣钹等娱乐器械,百姓们又不懂得战场凶险,人多却能驱逐一切恐怖感觉,所以,不管有无军令,各船相会即鼓乐大作,像是前来举办什么红白喜事,各个响器班子先来个器乐大赛吧!

顿时,白河水面,百鸟惊飞,那动静远远传出,惊呆了面临大敌的明军将士,更惊动了挥兵疾进的大元丞相也速。

也速于座舟之中听得前方动静不对,紧急传令大军止步,自己舍舟登岸,不惜劳苦登上一个小山头,耳边的响声立时更大了,这动静?听不出是南蛮在互传些啥军令呀!

此刻,清晨薄雾慢慢散去,也速揉了揉眼,慢慢看清了远方河上的情形,一望之下,也速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莫非老眼昏花?或者出现幻觉?

看远方,白河河面一片赤红,无边无际,遮天盖地,这动静?富有作战经验的也速丞相迅速做出了大体判断:这声势不下十万大军!

情报不准害死三军呀!

十有八九,之前的军情是南蛮子故意放给探子的,目的就是引诱我也速前来自投罗网,俺堂堂大元丞相,岂能让匹夫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