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回京之梦:元顺帝念念不忘大元都(第2/4页)

虽然常遇春的内心目标没能实现,但大同的光复,却标志着山西基本平定,蒙古人于中原的残部,从此被逼到陕、甘一隅,现在徐达的北伐军就剩下一个目标了:围歼陕、甘之敌。

慢!还有逃亡上都开平的元顺帝,经丞相也速收罗残部悉心整顿,也聚集了十余万新军,而且,这支新编部队有一个非完成不可的任务,那就是:元顺帝念念不忘的收复元大都。

再就是关外辽东,那里据守着元廷太尉纳哈出的二十余万人马,虽然估计近期未敢轻动南下,但该部基本全由正宗蒙古人构成,是支未来的劲敌。

至于甘陕方面,盘据此地的李思齐、张思道等人也不下十万余人马,王保保逃来之后,并没有如同丧家犬一般依附这些军阀,而是躲在了宁夏的塞外,摆出了奉天子之命前来节制诸部的架势,由于这些人毕竟都是打着元军的旗号,又正值顺帝北逃,群龙无首,王保保一到,反而都有了一种借助大树好乘凉的感觉,纷纷表态服从节制,就此散沙成了一团泥,也能与徐达再掰一回手腕了。

就这样,北伐军的作战目标实际上已经形成两条战线,进攻方最不乐意见到的两线作战终究还是没能避开。

实际上,对于大明朝的首任皇帝朱元璋来说,战线又何止于两条?云南仍然在元廷梁王巴匝拉瓦尔密的手中;四川有一个不服从自己的夏国;甘肃以西的哈密、赤斤、火州、吐鲁番等地,以及青海、宁夏一带都还在元廷控制之下。

而且,北逃之后的元顺帝仍占据着东起贝加尔湖、兴安岭山麓,西到天山,北至额尔齐斯河及叶尼塞河上游,南抵长城的大片领土;并且与东面的藩属国高丽,西面的蒙兀儿斯坦、中亚的帖木儿帝国等保持着密切联系。

也就是说:这时的元顺帝不仅仅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问题,仍然是几大群凶残的野狼,依旧蛰伏在明朝这个初生婴儿的四周,在元顺帝的统一旗帜下,随时准备恢复蒙古人在全中国的统治地位。

徐达当然不会允许王保保有充足时间慢慢恢复、做大、做强,大体平定山西之后,便迅即转攻陕甘:1369年2月,徐达派常遇春、冯胜率部继续沿黄河水陆并进陕西,收复甘陕的战役就此拉开帷幕。

但是,与此同时,明军的另一条战线也同时爆发了战事:北方的元顺帝终究不甘寂寞,下令丞相也速率万余精骑兵出山西,现在已经扎营于白河,从大都东部开始了收复京师之战。

就此,大明北伐军东西两条战线几乎同时开打!

44

大元丞相也速近来很郁闷,一直闷闷不乐,自去年在直沽海口被明军吓退之后,丞相觉得在皇帝面前地位大不如前,虽然皇帝也同样拱手送出了元大都。

但人家是皇帝呀,皇帝做事,错了也是对的,而自己毕竟还屈居在这“一人之下”,那“万人之上”的感觉其实都决定于这“一人”的喜怒哀乐。

做皇帝真好!

也速全名为也速不花,原来只是辽阳行省左丞,在顺帝出逃上都时有过“救驾”大功,其实也速自己心里有数:何止于救驾?自己是救了一个即将散架的大元帝国!

当时,初到上都的元帝几如落水狗一般,文武百官人心惶惶,是当时身为辽阳行省左丞的自己,于大元帝国差点咽气时刻送去了救命的金钱二万匹(驮)、粮五千石!大元皇室才就此有了自存之势。

而皇帝也因此论功行赏,册封也速为中书左丞,后来又晋封梁王加太保荣衔,一下成了元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中枢重臣!

但也速心中有数:自己永远也不会得到皇帝的真正重用,因为此时的皇帝与太子两派势力已经势同水火,而自己在皇帝眼里是属于太子一派的,现在的皇帝已经铁心讨好那个昨天的逆臣王保保,就连太子也被赶出了上都而屯军红罗山(有记载为虹螺山),自己这个中书左丞不过是皇帝不得已而封赏,其实还不是为了笼络现在实力强劲的辽东派?

不管怎么说,也速也是身为大元丞相,若再畏战失土,皇帝的脸色能好看到哪儿去?所以,也速一心在战场再显身手,无论如何也要打出个花样来,坚决改变皇帝对自己的看法,虽然那看法皇帝一直埋在心底,言谈话语之间从未有过埋怨斥责,甚至连眼神都没露出哪怕一丝轻蔑。但作为丞相,也速偏偏能感觉得到。

尤其是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这小子更不是什么好东西,虽然现在太子极为倚仗辽东势力,但那是指现在的辽东行省左丞、元廷太尉纳哈出,与中书左丞也速已经无关了。

插一句:现在的太子总督天下兵马仅仅成了名义——外面又有了个总督天下的扩廓帖木儿(王保保),而且王保保这次复职连“代太子”的字样都不要了,一个龟缩在漠北的太子还能总督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