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棋逢对手:徐达与王保保的太原对决战(第7/7页)

此刻,十里远近,号炮连连,常遇春已经指挥各部杀入元军营区,但也就是大队奔驰呐喊而已,或许能遇上几个手持武器的蒙古人,但也多是立即丢掉手中家什,或是高高横举就地跪倒,做好血战心理准备的明军哪里有血战的机会?

蒙古人全军大乱了!聪明一点的将领紧急约束部下士兵:就地安静,注意防火,不要擅出营帐,等待情况查明后再做下步举动;机灵一点的士兵纷纷拉出战马,别管有无马鞍,跳上就是一鞭,别管将来如何,眼下窜出这是非之地才是上策。

王保保其实就属这类机灵人。

王保保坐在床头,正刻苦秉烛夜读之时,突然听到帐外喝问“口令”,随即不但听不到正确回答,反而马蹄声骤起,接着便是一片喊杀声,凭直觉,王保保立时醒悟到:敌军重兵杀到中军,完了!

凝神细听,城东十里外竟然传来隐隐炮响,再结合到几步远的兵器相交之声,王保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这是多大阵势?今夜凶多吉少也!

喝令左右速报敌情,可是,左右唯有两个服侍夜读的书童,哪里还有人接令?再加上营外已经喊杀连天,看来大营内外有变,应该决断自己行止了!

为大将者,理应迅雷击于顶而色不改,身处险恶之境,更显将军风采,还犹豫什么?行动吧!

王保保急忙丢开书本,兵书合上的那一霎那,王保保竟然看到一行字闪过:“三十六计走为上! ”下床急寻马靴,却才蹬上一只,敌军杀声已经逼近大帐,来不及了!

急切之际,连细想都已无暇!哪还顾得上穿戴齐整?莫非衣帽整齐地做了战俘就光彩几分?于是,王保保赤着一脚,挥刀劈开后帐,这蒙古帐篷的确优点极多,还就是易于破壁逃生!

王保保慌不择马,急忙跨上一匹,举鞭乱抽马屁股,等劣马蹿出数十里之外,王保保才留意身后:寥寥十八骑跟随而已!

心中惨然却也安定许多:自古有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胜不骄败不馁,方为大丈夫也!

上路吧,此行何去?晋北风沙弥漫处,十八壮士下大同!

至于部下十万铁骑?个人顾个人吧,别怨本王忍心丢弃你们,再迟疑片刻,大蒙古复国也将无人也!

元军营区,士兵们找不到将领,将领找不到主帅,至于敌军多少?战与不战?没人来通知。士兵们眼见将军们丢下了弟兄,谁还出头组织死战求生?你主帅能抛弃士卒,士卒舍你更是容易,无非就是坐等人家收缴兵器罢了。

于是,随着常遇春派出的传令兵四处奔驰高呼:“降者免死!降者免死!”蒙古兵自觉奔出军帐,扔掉军械,一片片跪降明军马前。

天亮了,解放了!徐达传令计点战果:竟然降兵望不到边,细点达四万多人,而且每人装备坐骑:四万余匹蒙古骏马也随同主人做了战俘。

一场绝大战役惨烈开局,竟然戏剧般半宿收场,王保保十万大军半数崩溃逃散,少半做了俘虏,当然,如此规模的混战,死伤万儿八千也是难免的。

至于太原城?有豁鼻马这等本城指挥使率部隔城做思想工作,城内又有无数城外元军降兵降将的家眷起哄闹事,还能固守什么?于是四城大开,雪亮的马刀换成了欢庆的锣鼓,迎接解放大军入城就是。

就此,随着太原城门两侧鼓乐大作,太原战役的精彩演出也就正式锣哑鼓息,中原汉人骑兵与蒙古铁骑的生死对决,就是这么不可思议地分出了不合情理的胜负。

解释一句:好多白话史书都记载说太原城外野战进行了三天之久,但这极不符合军事常识:城外厮杀三天,太原城内岂能无动于衷?地理谙熟的王保保又焉能笨拙到如此地步:面对兵力远远少于自己的明军,三天三夜竟然无法与城内通信?

这夜袭敌营的战事,也就只能在元军初到疲惫之极时实施,若当真有这三天时间,也就没有这个绝佳战机了。

最主要的是史书记载:《明史·太祖本纪》确凿记载攻克太原的时间为:“十二月丁卯,徐达克太原”——明军于十二月初一日攻取太原,史书中没有给王保保留出三天战斗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