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棋逢对手:徐达与王保保的太原对决战(第5/7页)

初战太原,王保保冲进太原城内的目的固然没能实现,但徐达所部处境之险恶却也并没有改变多少:腹背受敌的态势已经形成,现在,十万铁骑到了自己背后——也可以说是面前,而自己的主力步兵却仍在旅途,这仗怎会打成这个样子?

现在:十数万恶狼就在近处,盯住了自己这两万余“猎手”,到底谁是猎物?

大战间隙的沙场之夜,气氛最是凝重萧条,甚至可以令人感觉到一派肃杀之气。

其实,任何气氛都是人们自己制造的,是面临死亡威胁的人们从心理上相互影响的结果,那仅仅是一种感觉,一种人人都认可的感觉,这种感觉通过各自沉默或者相互一个眼神交流,这气氛也就形成了。

奇怪得很:大多时候,自然环境竟能配合这种气氛的弥漫,花好月圆、夜静如水、流云若诗之类恬静情形不大会光顾血腥沙场。

估计并非人类相互残杀的举止感染了大自然,还是处境影响心情,心情影响感觉的缘故,一样的景致,处境不同,会感觉到绝对不同的效果。

40

征虏大将军徐达在这天夜里感到格外寒冷,营帐外北风呼啸,中间又夹杂着远远传来的吊斗木梆之声,那是元军的巡夜梆声,步出帐外远远看去,黑森森的元军营帐一眼望不到边,而且营寨后方还不时闪现出片片亮光,徐达知道:那是蒙古人还在陆续赶到,明天,面对的蒙古铁骑将会是今日的数倍!

但是,自己的主力步兵呢?徐达心里更清楚:聚齐还早呢!同样距离的行军,步骑所需时间要相差大了,三五天内改变不了战场态势,大概“远水不解近渴”说的就是眼下这种局面。

一两个勇将以小部队突击搅乱敌军大阵,这法子有效却不能重复使用,敌军一旦有备,这种突击味道也就大变了:与驱使将士们向鬼门关冲锋没有多大区别。

明天的仗应该怎样打?现在两军都扎营于太原城西,今后几天呢?本来就在兵力上处于劣势的明军不可能分兵照顾周全,蒙古人冲进城内是早晚的事,那时元军若里应外合,自己的部队岂不等于雪上加霜?

强势用兵求稳,弱势用兵行险!这道理谁都明白,可是,行险不是拼命,更不是自杀,也需要条件与时机呀!目前的战机何在?没有现成的兵书来指导这种战役。

一筹莫展之际,左右通报:“常副将军求见。”

常遇春进帐竟然略显兴奋:“大将军,我部指挥俭事郭英郭将军今日在高处观察敌情,回禀:‘敌军虽众,但队伍混乱,所立营寨虽大,但专职防守者寥寥。’郭将军建议:趁敌军远来疲惫,我军若夜踹敌营,决胜当可事半功倍!”

徐达闻报,点头认可之际还是眉头微皱:“元兵士马疲惫,我军何尝不是如此?将士们劳累一天,又经午后血战,怎能连夜出动厮拼?”

“郭将军请战:所部三百精骑,白日奉命监视敌情,正好连夜出动!”常遇春如此建议,令徐达怦然心动,徐达更明白:夜袭敌营不在乎出兵多少,关键是造成一种声势,能引发敌军混乱便是大功告成!

这与白天小部队突击敌军有异曲同工之妙!即便不能给元军造成多大损失,最起码可以使元军得不到休息,或许因此明日罢战一天也是说不定的。

就这么办!

两人刚要拍案决断,忽然又有护卫来报:有人自称来自王保保中军大营,有密信送与徐大将军本人。

徐达一脸疑惑的同时,拆信观看,不由面色突变,竟然有些“难以置信”神色,随即变成了欣喜决断,就案写好回书,打发走了这位元军密使,然后对常遇春叹息:“我主果然上应天命,致使我军绝处逢生!鞑子兵不败天理难容!”

常遇春接信观看,却原来是王保保部将太原指挥使豁鼻马来书,书中坦言自己乃原河南平章孛罗帖木儿帐下亲信,因为形势所迫暂时栖身于大仇王保保军中,眼见元室气运已尽,大明圣主临世,拯救万民于水火,早有率众归降之意,况且听说大将军徐达虚心下士,不杀降兵,所以决心火线反正,愿为内应……

这下当真是天上掉下了大馅饼!

可能哪位要撇嘴了:这徐达与常遇春也是当世名将,怎么就这么实在?仅凭一封降书就立即认可无诈?而且当场约定暗号,马上配合行动?

其原因也简单:明军处于这种必败态势,在没有其它妙招解困的时候,任何机会都比没有机会强得多;反正今夜准备踹营奇袭,权当大年五更院门上撞死一只肥兔子,上天给添了一道小菜就是了,年反正都是要过的。

徐达即刻升帐调兵,但具体安排却是大大不同了:全军出动!由郭英率精骑三百作为尖刀,自己与常遇春率大军随后跟进,诸将各部于郭英得手之后一齐杀入敌营,搅它个地覆天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