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战败思良将:顺帝终于想起了王保保(第4/5页)

而现在的元大都,恰恰成了令元军垂涎三尺的香饽饽,最期望的局面就是:王保保主力离开坚城来收复大都,那时明军才会有机会趁虚而入,只要拿下了太原,王保保也就成了丧家之犬,一支失去了根据地的部队,再怎么善战也就成了无根之草,叶黄茎枯是早晚的事儿。

两人不谋而合,就在王保保率军离开太原的几乎同时,徐达也命都督副使孙兴祖、佥事华云龙率本部兵马留守大都——北平,自己与副将军常遇春等率主力大军开向了山西。

这时的徐达与王保保,都认为对方中计,都在暗自庆幸: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34

现在的大明北伐军其实应该称之为西征军。

“西征军”现在有了南北两路:由副将军常遇春为前锋的主力部队南下保定,准备经中山、真定一线进击太原,这是北路军,当然也是这次进军山西的主力;徐达本人则做为主帅,驻马漳德一带居中协调南北两支大军。

所谓南路军,即由偏将军汤和为主将、冯胜为副将的怀庆明军(河南怀庆),由此地翻越太行山进取太原最为近捷,而且是从南部进入山西,以对太原形成夹击之势,估计:这支明军背后的部队最能吸引太原王保保的注意力。

因此,徐达传令汤和首先率部出动,这虽是一支偏师,但徐达心里明白:这是两位对弈高手于布局之时投下的首颗棋子,其作用至关重要,甚至能够影响两个对手对今后的布局与攻防大势的运子方向。

汤和本来受命在明州造船,负责经海路向直、沽(今北京、天津)运送北伐军所需粮草,但当时海上经常刮飓风,船只路损太大,明军只能将南方的粮草运到到镇江即返。因此,汤和这支后勤部队也就变得无足轻重,北伐军拿下大都之后,汤和便划归了徐达节制,成了北伐军的一部分。

作为一支后勤保障部队,汤和在这次北伐中一直得不到大显身手的机会,此刻的汤和一下变成了南路军的主帅,甚至可称为北伐全军的前锋,其兴奋度是可以想知的,南路军一路进展迅速,部队顺利翻越了太行山,进占山西南部门户泽州(今晋城)。

太原的王保保得知泽州示警,心中大乐,此时正是忽悠明军的大好时机!摆出一副全力出援泽州的样子,自己正好率主力北行大同然后东进直击居庸关,至于徐达?肯定还有其它招数袭击太原,但这种态势却正是王保保求之不得:占领大都的明军主力若不向山西出动,元军怎敢逼近大都?

能不能出现这种形势?元军主力逼近了已经兵力空虚的元大都,徐达主力紧急来救,而自己正好以逸待劳,置大都不顾,翻身给徐达主力狠狠一口,最好能打上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如此天下局面将立时改观!

至于泽州?偏于山西南部一隅,得失无关山西大局,再说,对于南人这些泥腿子农民军,王保保也确实打心里瞧不起,先前的那些元军一再败绩,那是世间无英雄才使竖子成名,当你们真与我王保保交了手?你们会领教什么是真正的蒙古铁骑!

蒙古部队,那是一群野狼!不信么?就让你在泽州见识一下!王保保向泽州派出的施救部队虽不是主力,却也并非弱旅,不打得像模像样一点,徐达怎会上当?

不过,由于只是做个夺回泽州的样子,王保保也并没有给担任此佯援任务的部将韩札儿配备多少兵力,仅仅两千余骑兵而已,王保保的重点在大都,或者说是在通往大都的路途,甚至在太原城下!

35

也巧了,顺利拿下(归顺)泽州的汤和这时的感觉最爽,兵不血刃“攻克”泽州,又几乎如同席卷一般控制了上党南部,这不能不使偏将军汤和得意再加上惋惜:闻之色变的王保保部队也不过如此呀?怪不得北伐如此顺利,要是自己开始就担当前锋重任,说不定元大都就会是自己拿下的。

于是,汤和放心挥师北进,目标当然是太原,估计大军直抵太原城下是没有多大问题了,担忧的是王保保到时不在太原城内,如此将是绝大遗憾:不能与名将对决于沙场,对任何将领来说都很难戴上属于自己的名将桂冠。

汤和大军的前锋姓杨名颢,现在向太原的进军就是由杨颢带队,由于翻越太行山的缘故,杨颢麾下不得不以步兵为主,大军按照兵书教导列阵前进:不管能不能遇到敌人,部队行军都要当作敌在对面行事,这是作为一个带兵将领的基本知识。

再怎么小心都不过分,这是敌占区,任何情形都可能出现,素来用兵谨慎的汤和,就是再怎么得意也不敢疏忽,说不定会啥时出现突然敌情,可惜,就是这样还是遭遇到了没有预料到的意外:清晨时分,朦胧中行军的大明士兵,突然听到了大群战马敲打地面的蹄声,这声音,使地面微微颤抖,犹如一片闷雷从远处滚滚逼近,怎不令人血压顿时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