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牧民与农民的故事(第2/6页)

至于这道惊世骇俗的防御工事效果如何?公正的说,在冷兵器时期内起到了“院墙”作用,不管小偷还是强盗,进院子总是不那么容易了。

但是,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中原人也就此学懒了,一代代下来,万里长城成了心理支柱,安逸成了风气,从那之后,万里长城即成了必不可少的作战依托,没谁乐意走出院墙太远打强盗了。

这种关门闭户的日子一直坚持到了汉代,高祖刘邦试着走出院子打了一架,结果弄得灰头土脸,差点赔上了老命,还亏参谋们灵机一动,大夸中原女人长得靓绝,这才吓坏了匈奴人头头的内当家,当时的称呼叫“阏氏”的女人们,老公一旦喜新厌旧怎么办?所以坚决逼着丈夫撤围息兵远避“二奶”威胁,汉高祖才总算没有沦为战俘。

所幸刘邦留下了一个血性的曾孙,也就是被后人称为“汉武大帝”的刘彻,让刚刚冠名“汉”字的中原人露了一脸:坚决地杀出了家门,马刀对马刀与匈奴人打了个地覆天翻!

汉武大帝没有理睬万里长城,行事霸道得邪乎:打到人家后院去还不算,索性声明:犯我强汉,虽远必诛!

事实上,这位绝对“猛男”做的比说的还要蛮横:后来曾因为人家的马好却不送给自己,便不远万里刀兵相见,竟然出动三万铁骑六万汉军万里远征大宛国,汉人也做了一回上门强盗。

强权即公理,自古皆然!尤其是汉武帝麾下猛将霍去病,竟敢率八百骑兵深入匈奴老巢,把人家打了个稀里哗啦。据史载:这位十九岁的小青年也曾经指挥一万汉军铁骑,跨越千里大漠闪电奔袭,六天中转战匈奴五部落,虽然致使所率一万精兵仅幸存三千余骑,但却干掉了匈奴两位王爷级别的高干:卢侯王和折兰王,俘虏了匈奴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牛人”、“大腕”;一次战役曾斩敌八千九百六十人,连匈奴休屠祭天的金人也成了汉军的战利品。

据史载:那次奔袭使素来骄纵的匈奴人也开始唱起了哀歌: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北方的游牧民族暂时被打服气了,之后的大汉帝国总算安稳了几百年,也免掉了定期给胡人送去“慰安妇”“和亲”的屈辱,中国汉人破天荒扬眉吐气了一把,做了一回真爷们儿!

3

历史车轮辗转到了唐代,大唐帝国可是没说的,其武力可称世界之最,但在应对长城之外的游牧民族方面,却还是显得甚为笨拙,即便是千古明君李世民执政时期,大唐疆界也还是不断遭受突厥人的侵扰。

幸好出了个狠人李靖,在执行唐太宗与突厥的和平使命时独断专行,来了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抚慰突厥首领的圣旨换成了雪亮的马刀,一个偷袭再加“宜将剩勇追穷寇”,突厥人被迫俯首称臣,李靖大将军却没有因为擅自出击受到任何处分,反倒因此上了凌云阁的功臣榜,着实风光了几千年!

大唐李氏后辈出了个情种:唐玄宗李隆基,这位老哥卧榻征战功夫了得,大无畏精神到能落实到去儿子被窝里争夺媳妇,因此,中国历史增添了一段千古佳话,连大诗人白居易也为其泼墨行文,一曲《长恨歌》留芳至今。

只可惜龙床上训练不出来龙骑兵,情场得意一时的李隆基在战场上却没能出彩,虽然依赖郭子仪等名将出死力在战场拼杀,平定“安史之乱”保住了大唐帝国的虚架子,但国家却元气大丧,从此一蹶不振,直至帝国崩溃。

北方的一群狼终于等到了时机,胡人开始了第一次割据中原的伟大壮举,契丹、沙陀等北方游牧民族竟然在中原安家落户建国立号,一时间中原四分五裂,被不同民族的铁骑部队割裂为一个个地方政权。

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五代十国”。

一个名叫赵匡胤的汉人却趁此时机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赵匡胤戎马出身,精于战场指挥,更精于官场内斗。一个陈桥兵变耍了个“黄袍加身”的把戏,便得到了后周一个国家,此后经过南征北战东拼西杀建立了大宋政权,史称“北宋”是因为后来出了个南宋的缘故,中国再一次得到了统一。

但是,北宋的统一是不大完整的,原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开了认敌国国主当干爹之先河。石敬瑭给契丹国主耶律德光干爹的见面礼则是中原国土幽蓟十六州,自己也乘机称帝,史称“儿皇帝”。赵匡胤的大宋帝国虽然富甲全球,却一直未能收回这片中原战略要地。

这下中原人麻烦了!这是啥态势?草原铁骑从此没有了群山峻岭的阻碍,万里长城成了北方牧马人的院内风景线,也就是说:我啥时高兴即可带马队来内地转一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