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五(第2/3页)

同时我们也明了了,“修身、齐家、平天下”这三句话不是讲给我们普通老百姓家庭听的。普通人家“齐”不“齐”,是“平”不了什么天下的。你家那三口人修得再“齐”,于天下何损何益?“修身、齐家、平天下”,那是孔子门徒谆谆教诲达官显贵家族的。

不管怎么样,赵氏没有学会老子的激流勇退,又没有学会孔子的齐家(出了赵同等败类),终于被灭了。好在赵氏从前提拔过韩厥,韩厥家族成了赵氏的好朋友(韩厥从前给赵氏拎包的,还记得吗?他杀过赵盾的车夫,得到赵盾嘉奖)。韩厥后来去找晋景公:“赵家全灭光了,他们也是曾经有功于国的。”韩厥请求恢复赵家最后一枚完卵——赵武的贵族身份。晋景公给韩厥面子,答应了。赵家的故事算是到此告一段落。

后来,元朝的杂剧作家根据这段历史,编成了《赵氏孤儿》一戏,传演至今。这“赵氏孤儿”就是赵武。(这两天又快过年了,你可以跑去剧场听这个戏。)

不过杂剧作家们最善于添油加醋,不顾史事,把赵氏、赵武这段历史演绎得更加惊心动魄:戏中说,在最初的赵氏灭门惨案中,赵朔的媳妇刚好临产,生下赵武。但赵妈妈不敢上户口,正在十分焦急,警察又跑来搜查,赵妈妈只好把小孩赵武藏在裤子里。这乖孩子赵武还真争气,没哭,躲过了检查,算是劫后余生。

孩子是怎样藏在裤子里的呢?史学界似乎还没有研究的兴趣,戏台上的群众更是糊里糊涂,不求甚解是国人的特长。试想,如果你穿着一条张惠妹那样的裤子,是无论如何也塞不进孩子的。但是古代的裤子得天独厚,里边可以藏很多东西,因为它根本就算不上裤子,只是两个裤筒而已,穿在从膝盖到小腿上,是半个裤筒,上边没有裤腰、裤裆,也没有三角内裤(但自觉一点的人会用丝布缠于着处)。鉴于此,外面还必须罩裙子遮羞。

所以,当赵妈妈立在产床旁,被侍女扶着,一袭长袍垂下,袍里边就是膝盖以下半截裤筒,中间有很大空余,可以吊着赵武,自由地悬挂着,从而躲过了警察检查。接着,老管家“杵臼”出来了,使用乾坤大挪移,拿别人家的婴儿假冒赵妈妈的新生婴儿赵武,调换出来藏于深山。另一个助理管家程婴则故意举报杵臼,警察得讯,抓到并杀死了杵臼及假孩子,从而停止了深度地追杀真孩子。

真孩子赵武由程婴抚养,藏匿在民间,是赵家最后一点儿骨血。后来赵武有了出息,杀死了仇人,报了仇,恢复了赵家的名誉和官位。老助理管家程婴心满意足,也不想再活了,说:“我再活着,对不起被我出卖而死的杵臼,虽然那是假出卖。但名誉对我更重要,只有死了才能证明我。”说完就把自己勒死了,赵武怎么拦也拦不住。老助理管家程婴离开这个血腥人间,去了天堂,找老管家杵臼团聚。

这当然是戏曲家言,不可信的。只有司马迁的《史记》有“杵臼、程婴”这么一段,也是杜撰的。司马迁大爷被汉武帝欺负了,整天幻想着有侠义之士从天而降,踩平世间不平之道,就编出“杵臼、程婴”两个义士来。实际上,赵武的妈妈(赵朔媳妇)首告老赵家有功,不在处罚之列,带着身孕搬去老爹晋景公宫里安置。她新生的儿子赵武还很快封得了官位和一些土地。

孤儿赵武同志二三事:

后来赵武长大,出落得弱不禁风、神经过敏,也慢慢地步入了可怕的政坛,从新组建赵氏的家族。二十岁时赵武举行加冠典礼,标志长大成人,并去拜会其它各大家族的族长——都是些卿大夫家族,接受美好祝福。赵武首先在路上看见栾书,栾书是当时的执政官,栾氏家族是国内地位最高的家族,栾书讲:“你的冠很美啊!以前我做你父亲赵朔的副官,他外表很美,但华而不实,请你努力讲求实效吧!”

赵武去又见中行宣子(也是一个卿家族的掌门人),宣子望着他的冠说:“美啊!可惜我老了。”

去见范文子,范文子就是士会,“迎菩萨代表团”的,士会说:“现在你可要警惕啦,贤明的人得到宠爱后会警戒,傻瓜才会骄傲。我听说晋文公重耳最爱听百姓意见,叫瞎眼的乐师在朝廷上诵读前代箴言,让百官献诗讽谏,在歌谣中辨别吉凶,在道路上询问毁誉。先君重耳最痛恨的就是骄傲自大。”

去见驹伯,驹伯说:“美啊!但是年轻人不如老年人的地方还多得很哪!”

去见韩厥——这是赵氏的大恩人,一直在保护、提拔赵武。韩厥说:“要谨慎警诫啊,这就叫成人。成人的关键就是亲近善人。一开始就亲近善人,善人再推荐善人,那么,不善的人就没法到自己身边了。一开始就亲近不善的人,不善的人又引进不善的人,那么,善人也就没法到自己身边了。”(哇塞,绕口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