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乱天下(第6/8页)

这么一个极品人种,我有理由相信,王莽的前生,肯定不是蟒蛇,而是蟒蛇和鸵鸟的混血儿。

当年,秦二世赢胡亥当皇帝时,不过二十出头,却是个地道的虚无主义者。整天就对老师赵高说:“人生如梦,忽一下就不见了,我是不是该及时行乐呢?”赵高一听,就说:“人生的确很短暂,你应该趁早享受去,尽管把苦工作交给我就是了。”果然,赢胡亥真把权力交给赵高了,结果死得很难看。

和赢胡亥比较,王莽不是虚无主义者,相反,却是个儒家现实主义者。但是还要加一条,他还是个疯狂的复古主义者。他要向古代圣贤学习,在那些人眼里,一切蛮夷都是不堪一击的。于是乎,当天下危机重重时,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不是关注前线战况,而是专心研究他的古人事迹及礼仪去了。

你或许见过腐朽的,但是王莽这种人,就是腐朽中的极品了。所以,这样极品腐朽的学术大师,纵有一万个严尤上奏,仍然不顶用。

没想到,就在王莽躲在宫中狂啃古书研究古仪时,有一个消息传了进来,打乱了他对匈奴的作战计划。这是个不坏但也不算好的消息,其内容就是,匈奴使者派人来说,单于想和新王朝和亲。

提出和亲的单于,不是之前王莽派人去忽悠的那个乌珠留若鞮单于,而是他曾经封的孝单于。孝单于可谓因祸得福,他跑回匈奴后,乌珠留若鞮单于把他贬到一个差位上。可没过多久,乌珠留若鞮单于就崩了。匈奴内部经过考察,新任单于还是让孝单于来当了。

孝单于能当上匈奴大单于,还得感谢一个汉朝女人。那个人,就是曾经和亲的王昭君。王昭君嫁到匈奴后,她的和亲思想深入人心,传到了她的大女儿身上,后来大女儿出嫁后,又传到大女婿身上。而支持孝单于当匈奴大单于的,就是王昭君的大女婿,时为右骨都侯。

王昭君的大女婿右骨都侯跟孝单于做了笔政治交易。说,他支持孝单于当大单于,但是大单于必须跟新王朝和亲。孝单于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于是,孝单于当上匈奴大单于后,就派人来和亲了。

匈奴人想和亲,对王莽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因为他主张对匈奴开战,闹得前线后方的百姓鸡犬不宁。所以匈奴提出和亲,恰好可以给他一个台阶下。

然而,匈奴使者告诉王莽,关于和亲,单于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请新王朝把他的儿子遣送回国。

王莽一听,傻了。

孝单于想要儿子,为何之前逃回匈奴时不带上一起跑路?他那个当人质的儿子早被王莽拖出去砍了,去哪弄个活人给你遣送?但是,没有儿子交还单于,还想继续和亲,那就悬了。

冲动是魔鬼,王莽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但是,王莽马上就有主意了。想要儿子是吧?没问题。只要谈判成功,什么都好说。

王莽这招,就叫忽悠。然而,忽悠得了今天,能忽悠得了明天吗?当时砍杀孝单于儿子时,许多外国使者都在现场的。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个道理王莽还是知道的。然而王莽决定,趁风穿透墙壁之前,签下和亲协议。于是乎,王莽动作极快,派出代表团前往匈奴谈判。原来的匈奴使者,就先拖住,留在长安。

王莽的代表团携带大量黄金和布匹赠送给孝单于。然后,他们又拍着胸膛对单于保证说:“单于您的儿子还活着,只要签了协议,我们马上就给您送回来。”

孝单于像吃了一粒定心丸,就签了条约。不久,代表团回国,王莽就命令撤军。这时,匈奴使者也终于回国了。

事实上,匈奴回国之前,已经打探到,孝单于的儿子早被王莽砍了。于是乎,他们回到匈奴后,首先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了孝单于。

孝单于一听,好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王莽忽悠他,已经是第二次了。之前,王莽派人携带重金把他三兄弟骗入汉朝境内,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封他为孝单于。现在,杀了我儿子,还骗我签了和亲协议。

隔着千年的时空,我仿佛听见了苍茫旷野中,传来了孝单于一句冲天的怒吼:王莽,你这个大骗子,老子跟你没完!

没完,那就继续玩吧!不管彼此,无论对错,终有一天,大家都跟着玩完的。

四 最后的王太后

王莽热衷于古仪研究,并非没有一点实用价值。比如王太后的历史定位,这是个礼教技术难题,而王莽经过认真努力,终于把它攻克了。

王太后已经很老很老了。人老不死,谓之贼,王太后却活得比贼难受多了。她这整整一生,经历了四世皇帝。丈夫活不过她,儿子活不过她,自以为强悍无比的傅太后活不过她,傅太后的孙子——双性恋汉哀帝也活不过她。她的一生,简直就是一部活的历史,承载了太多的沧桑与变幻。那一幕幕活人活剧,就像泡影一样在她面前破裂,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