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夺权(第2/8页)

最后,这个名唤耿育的议郎使出了必杀技,说道:“皇后赵飞燕都被尊为皇太后了,事情到此也该结束了。可是有人却要翻起旧帐,要将死人揪出来批斗,这种做法是很不道德的。如果事情闹大了,流传到外面,就成了别人的笑柄了。”

什么叫绝技,这就是传说中的必杀技。而像耿育这类人物,就是传说中的文妖始祖。只须一技在手,便可绝杀天下。

果然,耿育那道妖文,犹如黑夜里的闪电,照亮了刘欣迷茫的眼。一瞬间,他突然醒悟过来了,他可是被过继给刘骜和赵飞燕当儿子的。如果他要杀赵飞燕,不等于是杀了母后吗?

遥望前朝,秦王赢政母亲赵姬与嫪毐通奸,图谋不轨。赢政杀机顿起时,有高人指点说,杀掉赵姬,非但不益,可能要摧毁秦王的伟大前程。最好的办法就是尊之、爱之,笼天下之人心。赢政恍然大悟,迎母亲回城,以高位尊之。

秦王赢政都不犯的傻,刘欣怎么能去做呢!于是乎,从混沌中醒悟的刘欣决定做赵飞燕的保护人。很快的,刘欣的做法也得到了傅太后的充分支持。

要知道,当初如果没有赵飞燕在刘骜身边吹风,刘欣能那么顺利地被立为太子吗?所谓欠钱还钱,欠情还情,赵飞燕是万万不能杀掉的。

刘欣不杀赵飞燕,正中傅太后下怀。然而王太后忙了一年多,竟然都做了无用功。顿时,王太后又好像明白了,傅太后大腿硬了,扳不过她了。要想搞掉赵飞燕,注定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那就接着拉吧!胜利永远属于坚持到底的人!

二 尊号行动

自上次王莽当众贬抑傅太后说她不能与王太后平起平坐后,这话就成了傅太后心头一块阴影。

尽管王莽被赶走了,可傅太后仍然很不爽。她知道,什么与王太后享受同等待遇都是假的,如果不把她头上“定陶”那两个字摘掉,别人都不会打心里承认自己的。

于是,傅太后和刘欣秘密策划,决定实施一次尊号行动,彻底从封国太皇太后过渡到中央太皇太后。

然而,要想行动顺利推进,首先要争取三个人的支持与同意。这三人,就是汉朝三公:丞相孔光、大司马师丹、大司空何武。可刘欣反复揣摸着这三个名字,心里不由地打了一个问号,这三只重量级筹码,最终会偏向皇帝吗?

想搞定他们,似乎有点悬。

一想到这,刘欣心里就不踏实,傅太后心里也不踏实。这时刘欣想到,既然这样,不如下一步险棋——把“另类”外戚傅喜召回来,争取他的支持。

傅太后把傅喜打发回家,挂名是养病,实则是让他面壁思过。所以,傅太后也没一棍子将傅喜否定,还给他保留着光禄大夫的工作。这招很高,可进可退,可攻可守,极为灵活自如。

不久,大司空何武主动上书,给刘欣分析罢免傅喜的害处:傅喜才学盖世,功德远扬,在傅氏外戚当中,可谓是举足轻重。傅喜能否回朝,关系到傅氏外戚有限公司能否做大做强的问题。冲着这点,你就应该赶快把他召回来。

何武一翻话,似乎拨醒了沉睡中的刘欣。于是乎,刘欣又让傅喜回来上班了。

傅喜是召回来了,可他到底有没有回心转意,傅太后心里没底,刘欣心里也没底。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对傅喜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刘欣认为,要想让傅喜强劲发声,替傅太后说话,就得先给他挪个好位。就目前而言,最好的位置当然就是大司马了。那么傅喜要挪上大司马,师丹往哪里摆?

其实这个问题,刘欣心里早就有底了。

汉朝自有大司马一职以来,从来都是由外戚垄断。大司马主管宫廷内务,这个工作由外戚来做,肯定要比外人顺手。但是傅喜总是不识抬举,让傅太后不得不破了规矩,让师丹这个外人来担当。

然而刘欣想来想去,按师丹目前的身份和实力,最适合他的不是大司马,而是大司空。既然那样,那何武往哪里摆?刘欣是这样想的,他没有位置留给何武了。既然摆不上,只有退而求其次——让他提前退休。

换掉何武,刘欣早有此意。在他看来,何武这人尽管被划归王莽集团,但他没有孔光的顽固,更没有王莽的骄傲。从某种角度来说,他像个狡猾的孩子,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极为听话。

尽管如此,何武还是不能博得刘欣的好感。在所有的博弈场中,往往强劲的对手都是值得敬畏的。王莽值得敬畏,孔光值得敬畏,师丹值得敬畏,傅喜值得敬畏,就是何武不能让他有敬畏之心。

归根到底,不是刘欣的问题,问题出在何武身上。那就是,何武才能不行,人气不旺,力量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