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混账与混战(第5/11页)

政治新手刘骜认为,外戚新贵王凤任大司马,管军事及内朝;老外戚王商任丞相,管外朝,两个得力外戚辅政,应该很靠谱。

貌似很高,很理想。实则很傻,很天真。

刘骜只顾自己,却没替两个外戚着想。汉朝自有外戚以来,见过新老外戚和平共处的吗?

当年窦婴得势时,田蚡就对他作崇拜状;等到田蚡大权在手时,窦婴想拉近乎,则被人家冷屁股贴到脸上去。最后,双方斗得死去活来,惨淡收场。

这只是其一。

自汉武大帝刘彻设立大司马以来,这一职位几乎被外戚独揽,从霍光到王凤无不是如此。然而丞相基本都是由外人担任。从霍光时代的车千秋,到刚刚离场的匡衡,无不是如此。

从职权分配上来看,大司马大将军兼管军政一切事务,丞相主管政府事务;大司马大将军有拍板权,丞相亦有话语权。一个说我有拍板权,另一个说我有话语权。刘骜把两个强悍的互相猜忌的外戚弄到一起共事,那不是故意撮合他们干架吗?

如果刘骜是想看外戚打架的话,那眼前这个水火不容的政治组合的确很容易满足他的想法。

这两个外戚中,火气最重的是王商。王商资格老,底子厚,实力足,所以不把王凤放在眼里。于是乎,王商甚至在许多场合公开放话批评王凤,说王凤这个新外戚太过专权,什么事都由他说了算,太过分了。

从霍光任第一届大司马大将军始,汉朝没有一任丞相敢对大司马大将军说句反抗的话。现在,王商开了第一炮。这一炮很猛,炸得王凤心胸气闷。

但是,王凤按剑隐忍不发。他知道,在敌人还没彻底亮出底牌之前,他不能抽出利剑横空乱斩。

在王凤看来,王商老辣、持重,后台很硬,根基很深。要拔掉这个人,无异于拔一根千年妖树,充满了变数。

王凤见识王商的威力,源于一场超长大雨。公元前30年,秋天。天空像破了一样,不停地漏水,一漏就是四十天。地上到处都是水,水流到黄河,黄河涨了,于是又倒灌上了陆地。

在汉朝,黄河就像个泼妇,经常撒野,人们都习以为常了。然而这次撒野却相当恐怖,黄河两岸被淹,大水像千年老蛇一样见到人就驱赶,好像要追到长安城。

这时,整个长安城都震惊了。消息马上传入宫里,刘骜怕了,王凤也怕了。待到他们了解情况,长安城已经一片混乱,居民惊慌失措,仿佛末日降临,于是全城集体向天哭起来。

刘骜马上召集君臣开会商讨对策。大司马大将军王凤立即提出一个方案,如果大水进城,皇太后和皇上先登船。然后下诏,让长安市民登长安城楼避难。

在场的高官一致认为,这个主意可行,这已经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但是,有人站出来提出了异议。王凤一看,原来是时为左将军的王商。

王商认为:自古以来,从来没听说过大水倒灌首都,就算是无道的政府时代,也没发生过这等怪事。现在天下太平,突然传言黄河倒灌长安,肯定是谣言。既然这样,突然命令长安市民登楼避难,只会引起进一步的恐慌,后果不堪设想。

刘骜认为王商说得在理。立即派人先去摸清情况,很快的,派出去的人就回来报告,外面果然是以讹传讹,混乱已经平定,长安市民已经回家了。

此话一出,刘骜对王商刮目相看。王凤则在一旁羞惭异常、丢尽老脸。

那时,王凤就有一股不祥的预感,如果没猜错的话,王商是他的潜在对手。果然不久,王凤推波助澜,终于把匡衡赶回了老家,刘骜随后就宣布王商出任丞相。

老实说,刘骜封王商为丞相后,王凤很受伤。忙活半天,竟然是替冤家铺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这是什么天理!

每一个强悍的对手背后,都有一个雄厚的资本。王商被天子器重,那是其一;更让王凤郁闷的是,王商还长得特帅,身高八尺,容貌过人,极富人格魅力。据说,有一次匈奴单于来长安,在路上碰见王商,立即被王商的魅力折服,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感叹:汉朝国相,真的很帅,很酷。

王商才华出众,威名在外,这是其二,更是让王凤恨死的地方。但是,王凤还是坚忍着。然而,眼下发生的一件事,让王凤忍无可忍了,他决定出手。

这是一件小事,但是在王凤看来却很大。事情是这样的:琅琊郡出现灾害,受害面积将近一半。于是,王商决定问责,派人调查,准备将郡长办了。消息一传出,王凤就来了。

王凤以商讨的语气对王商说:“琅琊郡的灾害是天灾,又不是人力所为,郡长是个好官,您这样就想将他撤了,是不是太冒然了。依我看,还是算了吧!”事实上,王凤这翻话是替郡长说情来的,因为这个郡长是王凤的亲戚。然而,王商很果断地告诉王凤,不行,一定要按程序将他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