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第2/8页)

陈文洛精神焕发道:“有少奶奶这句话,我陈文洛知道该怎么办了。”

陈文洛只身去了河南洛阳,时过两年四个月,河南总号的生意由原来的四个网点发展到七个网点,账年利润增加二成六,成为周莹一个新的利润连年增加的总号。

为防突发事件可能引发的意外,周莹在研究时局可能发生的变化后,对自己名下的全部商业店铺网点,做了一次较大的调整,先后撤并了二十三个网点,把小县城安全无保障的点全部撤掉,向较安全的州府所在地集中资金,扩大供货量,以弥补撤点造成的损失。

对时局的敏感和快速的反应能力,使周莹逃过了一次次劫难,在动乱时期,未及时撤点的商户损失惨重,后悔自己为什么不能像周莹一样未卜先知,防患于未然?

随着威望不断提高,周莹在商界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同行的关注焦点。有几家经营货运的老板,找到周莹诉苦说:由于各地治安情况恶化,他们运送货物过程中,屡屡发生货物遭抢、人员受伤事件,损失越来越大,各镖局对过载行失去了往日的热情,一般情况下都不愿接镖,若长此下去,过载行就无法生存下去。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他们要求周莹能出头露面来主持过载行货运,理由一是周莹的威望名声,足可以让劫匪们望而却步。二是周莹手下有足够的力量,保护货运途中安全。安吴堡内武师众多,不乏一顶一的高手,对付山匪窃贼不在话下。三是周莹的话只要说出去,各地官衙都得掂量掂量,不会轻易拒她于衙门外,这样就增加了对劫匪的威慑力,破案的机会就会增加,损失自然会相对减少。

周莹起初对过载行掌柜们的要求不置可否,因为对于货运的经营管理她并不在行,虽然在她的旗下,山西总号袁中庸、扬州裕隆全朱少敏、钱荣都有各自的货运队伍,但主要是服务于自身,而且多为水路货运,由渭北向外转运的商品全是陆地运输,条件相对艰苦得多,运行路线也复杂得多。眼下各地社会秩序不好,官府治安措施不力,强盗四起,窃贼成群,要保证运输途中安全,不是凭某人名声和威望权势大小就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她只说了句:“让我考虑后再回答诸位仁兄如何?”便客客气气地送走了来访者。

事说巧就巧。在周莹打发走过载行老板们半个月后,周莹由三原县运往陇西的一批商品进入陇县境内后遭到抢劫,损失了五万七千多两银子。过载行老板找到王坚,哭丧着脸说:“王总管,我拿啥赔呀?我们早就求少奶奶出头来管过载行的事,她老人家来了个不开尊口,这下可好,土匪强盗抢到她头上来了,你说该咋办呀?”

王坚只能安慰过载行老板说:“事发生了,急也没用,至于赔偿问题,我向少奶奶请示后再说。”

周莹听了王坚汇报,让他通知过载行老板把运货的车把式找来,问清被抢详细经过后再做道理。

王坚不敢怠慢,亲自到三原县城找到过载行,把运送商品的车把式们叫到一块,问清了遭抢劫的全部经过,没停点返回了安吴堡。

周莹根据王坚汇报,亲笔写了一封给陕西陇县知县的信函,请他能过问一下,尽可能把劫匪缉拿归案。

信差将信送出第五天,周莹到了三原县,召见了几家过载行掌柜,和他们研究如何保护货运安全的问题。

三原县城内共有十家过载行,承担着渭北地区及周边地区货运业务,共拥有车辆二百六十多辆,驮骡三百五十多匹,独轮鸡公车百十辆,年货运量在八百万担左右,占渭北地区全年货运量的四成七,是个年年盈利的行当。常言说:事无十年旺,人无百年春。自1887年起,各地治安形势变坏,货物运往各地,途中多有意外发生,抢劫事件月月增加。按照行规,凡货物不能安全运达目的地交收货方时,需照价赔偿货主损失。货运开始偶发事件多,赔偿不存在多大问题,可再有钱,也经不起接二连三往外拿呀!过载行为避免意外损失,便停止了省外和陕南的货运业务。货运量少了,收入自然减少,到周莹过问货运事时,三原货运业仅剩下五家勉强维持。

五家过载行大掌柜和周莹研究来商量去,众口一词:请周莹加入自己行列,以改变行业总体下滑的不景气状况。

周莹心里明白,如果自己的货物再次被劫,各商号货源无法保证,连锁反应一出,买卖就没法做下去。她想通过重新组合,把五家过载行的人力财力拧成一股绳,以应对当前的危机。当周莹把自己意见摆在桌面上时,几个过载行的大掌柜几乎同声说:“少奶奶说咋办,我们没意见,只要能做到不出事或少出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