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中古史 第三十七章 元的勃兴和各汗国的创建(第2/3页)

约元攻金,是袭约金攻辽的故智,而其轻于启衅,亦是后先一辙的。金宣宗死的明年,宋宁宗也死了。宁宗无子,史弥远援立理宗,因此专横弥甚。弥远死后,贾似道又继之。贾似道的为人,看似才气横溢,实则虚浮不实,专好播弄小手段,朝政愈坏。灭金之后,武人赵葵、赵苑等,创议收复三京,注569宰相郑清之主之。遣兵北侵。入汴、洛而不能守,却因此和蒙古启了兵衅。川、楚、江淮,州郡失陷多处。这时候,是蒙古太宗时代,还未专力于攻宋。一二四一年,太宗死了。到一二四六年,定宗才立。又因多病,不过三年而殂。所以此时,宋人还得偷安旦夕。一二五一年,蒙古宪宗立。命弟阿里不哥留守漠北,忽必烈专制漠南。一二五八年,宪宗大举入蜀,围合州。注570先是忽必烈总兵自河洮入吐蕃,平大理。留兀良合台经略南方而北还。及是,忽必烈亦自河南南下,围鄂州。注571兀良合台又出广西、湖南,和他会合。贾似道督兵援鄂,不敢战,遣使于忽必烈,约称臣,输岁币,划江为界以请和。适会蒙古宪宗死于合州城下,忽必烈急于要争夺汗位,乃许宋议和而还。贾似道却讳其和议,以大捷闻于朝。

明年,忽必烈自立,是为元世祖。时世祖以各方面多故,颇想与宋言和,而贾似道因讳和为胜之故,凡元使来的,都把他拘囚起来。一二六四年,元世祖迁都于燕。明年,理宗崩,度宗立。此时元人尚未能专力攻宋,而宋将刘整,因与贾似道不合,叛降元,劝元人专力攻襄阳。一二六八年,元人就把襄阳围起。围经六年,宋人竟不能救。一二七三年,襄阳陷落,宋势遂危如累卵。一二七四年,度宗崩,恭帝立。年幼,太后谢氏临朝。元使伯颜总诸军入寇。伯颜分兵平两湖。自将大军,长驱东下。陷建康。一二七六年,临安陷。太后及恭帝皆北狩。宋故相陈宜中等,立益王于福州。旋为元兵所逼,走惠州。后崩于(gāng)洲。宋人又立其弟卫王,迁于厓(yá)山。一二七九年,元将张宏范来攻。宋宰相陆秀夫,负帝赴海而死。大将张世杰收兵到海陵山,亦舟覆而死。注572中国至此,遂整个为蒙古所征服。汉族武力之不竞,至此可谓达于极点了。

蒙古不但征服中国,当太宗时,又尝继续遣兵西征。再破钦察,入阿罗思。遂进规孛烈儿和马札剌。入派特斯城。西抵威尼斯。欧洲全境震动,会太宗凶问至,乃班师。宪宗时,又遣兵下木剌夷,平报达。渡海收富浪岛。注573当金末,辽东和高丽之间,叛乱蜂起。蒙古因遣兵平定,和高丽的兵相遇,约为兄弟之国。后来蒙古使者,为盗所杀,蒙人疑为高丽人所为,两国遂起兵衅。直至一二五九年,和议才成。高丽内政,自此常受元人的干涉。甚至废其国王,而立征东行省于其地。对于南方,则兀良合台尝用兵于安南。其后世祖时,又尝用兵于安南、占城及缅,都不甚利。然诸国亦都通朝贡。对于南洋,曾一用兵于爪哇(zhǎo wā),其余招致而来的国亦颇多。惟用兵于日本,最为不利。世祖先命高丽人往招日本,后又自遣使往招,日本都不应。一二七四年,遣忻(xīn)都往征,拔对马,陷壹歧,掠肥前沿海。以飓风起而还。一二八一年,再遣忻都、范文虎率兵二十万东征。兵至鹰岛,以“飓征”见,文虎等择坚舰先走。余众遂多为日人所杀。世祖大怒,更谋再举,以正用兵安南,遂未果。以当日蒙古的兵力,实足以踏平日本而有余,乃因隔海之故,致遭挫衄,在日本,亦可谓之遭直天幸了。

综观蒙古用兵,惟对于东南两方,小有不利,其余则可谓所向无前。这也是遭际时会,适逢其时各方面都无强国之故。蒙古是行封建之制的,而成吉思汗四子,分地尤大。因为蒙人有幼子袭产的习惯,所以把和林旧业,注574分与第四子拖雷。此外长子术赤,则分得花剌子模、康里、钦察之地。三子窝阔台,即太宗,则分得乃蛮故地。二子察合台,则分得西辽故地。注575其后西域直到宪宗之世,才全行戡定。其定西北诸部,功出于术赤之子拔都;而定西南诸部,则功出于拖雷之子旭烈兀。所以术赤分地,拔都之后,为其共主。伊兰高原,则旭烈兀之后君临之。西史所谓窝阔台汗国,就是太宗之后。察合台汗国,是察合台之后。钦察汗国,是拔都之后。伊儿汗国,是旭烈兀之后。注576总而言之,世祖灭宋之日,就是元朝最盛之时。然而其分裂,也就于此时开始了。

【注释】

注550 见《新唐书》。望建河,即今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