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恨满金徽(第5/15页)

“我听说泉州有醉知了,大约他们是那么的吃?”

新儿笑道:“下等的杂役,哪里吃得那样考究!他们是现烤现吃,小主儿别问,没的叫您作呕。”

正说笑着,外头门上小太监进来打千儿,“回小主儿话,才刚北边顺贞门上来人说,咱们太太在神武门外头候着,要往里递东西呢!”

宝楹愣了愣,这不年不节的,宫里有规矩,召见家里人得有主子娘娘口谕,报内务府,通知敬事房,并不是说见就能见的。

她忙让新儿挽发,又嘱咐,“你先上神武门去,请太太稍候,我这就到贵主儿那里请旨去。”

新儿看看座钟道:“这会儿正是贵主子歇午觉的时候,指不定万岁爷也在,您这么贸贸然去,贵主子是没什么的,只怕惹万岁爷不高兴。”

她犹豫起来,进退不得,猛想起今儿是自己的生日,旁人不记得,自己的娘是时时放在心上的。又是感慨又是焦急,盘算了一下道:“你瞧瞧盒子里,我记得还有五十两小银角子,全带上,趁着宫里各处都歇着,走动的人少,咱们悄悄给门上太监护军填补些,或者能见上一见。”

新儿应了,开了炕头矮柜的门,搬出一只檀木盒,把里头散碎银子一股脑儿倒在手绢里。宝楹顺手抓了几个,不能忘了院子里的头号霸王单嬷嬷,这个时辰在外头跑,叫她抓住了把柄不是闹着玩的。

好在单嬷嬷这人贪财,平时就爱四处打秋风,有银子送上门,断没有拒绝的道理。装模作样的表示了为难,最后只说“出了事儿我一概不论”,痛痛快快就让她出了景阳宫。

过了承光门,远远看见两扇实榻大门,纵横九颗门钉,门扉紧闭,在日光下巍巍而立。

这道门是内廷通神武门的重要通道,门禁森严,宝楹放缓了步子,也觉惕然有些没底气。门腋两侧荫头底下,两个大太监木桩似的伫立着,看见宝楹就地打了个千儿,“奴才给小主儿请安。”

声音惊动了延和门上的掌事儿,高个儿米太监出来赔笑着一哈腰,“哟,小主儿来得挺快。”招呼门上道,“赶紧开开,贵主儿中晌差人来说过,看见宝小主要行方便的,你俩耳朵打卷儿了?”

宝楹和新儿面面相觑,新儿笑道:“贵主儿跟神仙一样能掐会算,料定了您有这难处,早早就给您布置好了。”

米太监躬身引道儿,一面说:“出了北横街就不是内廷范围了,对面神武门上护军是京旗步兵统领衙门管着的,是万岁爷的亲兵,贵主儿也不好指派的,您上那儿还得费些周折呢!”

宝楹点了点头,示意新儿给银角子打赏,米太监谢了赏就退回顺贞门去了。

北横街上没遮没挡的,青砖地上滚滚泛出热浪来。宝楹从伞沿下看过去,神武门三个门券子左右两腋各有六个护军,一个个身穿甲胄,手扶腰刀,雄赳赳挺腰子站着,目不斜视。

她心里直打鼓,三十六个护军,自己手绢里包的钱分派完了,一人也就一两多,书茶馆里听回小唱都不够。人家当的是肥缺,谁能在乎这点子不够塞牙缝的赏钱!

护军统领达春迎上来打千儿,“给小主请安。请小主出腰牌。”

宝楹踟蹰着让了让,“请将军借一步说话。”

达春料想她是拿不出东西来了,魁梧的身子往下躬了躬,“小主有话就在这里说,奴才听着的。”

宝楹怔了怔,这人是个刀枪不入的,五大三粗的人,心思倒缜密,瓜田李下的知道避嫌,可她打算行贿的念想也就断了。

“我想和将军打个商量,腰牌我暂时没有,可否先让我见了人,回头贵主儿起身,我再求了牌子来给您看。”她蹲了蹲,“天太热,我们家太太等久了怕受不住,将军卖我个薄面儿,我忘不了您的好处。”

达春眼观鼻鼻观心,垂着眼皮子一揖,干净利落的回了两个字——不成!

宝楹憋得说不出话来,和这种武将理论都是枉然,他们就跟铁打的一样,眼里只有法度,没有人情味。

她叹了口气,“请大人行行好吧!您家里也有父母,大日头底下暴晒着,您心疼不心疼?”

达春的浓眉一皱,低头回道:“我要是小主,就该和家里人说明白宫里的规矩,探视不是不行,得讲究个时候。辰时、午时、戌时,这三个时辰是要绕开的,往内务府递牌子,里头准了,正大光明地进神武门,何苦闹得眼下这样。”

宝楹叫他回个倒噎气,这话是不错,可她这种低等嫔妃谁当一回事?隔三差五的递牌子进来,锦书那里能包涵,别人怎么说呢?

她又有些气愤,这人不肯通融不算,还把她一通好数落。瞥他一眼,大耳、方唇、黑脸膛,五大三粗的莽汉子,长得惹人嫌,说话还不招人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