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耿耿漏咽(第14/19页)
进了二月,惊蛰过后一天暖似一天,风扑在脸上都是绵软的,只是雨水更多起来。今天没有日头,天上阴沉沉的,隐约有零星的雨丝飘落,她抬了头看,衬着夹道的红墙黄瓦,阴霾厚重得要压下来一样,用不着说,又得有一场大雨了。
她加紧了脚步往体和殿赶,时候不多,昨晚还是春荣独个儿侍寝,大梅在更衣室外头照应,别的能替,敬烟上替不了,她得快着点儿,探过了崔总管好上值去。
体和殿在储秀宫边上,锦书沿着甬道走,路上遇着好几个以前在掖庭时同院住的宫女,她们围上来搭讪,问长问短的,又扯她的春袍子看,手指在掐金丝绸子的滚边上来回的抚摩,羡慕地说:“到底是不一样了,您得了高枝儿,连衣裳都比咱们贵气。在慈宁宫里当差横竖长脸子,旁的宫里的那些个姑姑算什么呀,给您提鞋都不称头!”
锦书蓦然发现她们称呼她也用上“您”了,以前在杂役房时,她们成天拿又零碎又费时的活给她做,见了面连名字都不叫,不是“喂”就是“哎”。如今不同了,话里用敬语,都来恭维你,羡慕你,可见宫里人就是这样势利,只要你得了一点道行,以前不对盘的人也像苍蝇似的围着你乱转。
锦书也虚头八脑地应承,“哪里哪里,都是老祖宗的抬爱。”
她身上的那点消息她们自然也听说了,嗟叹之人有之,不屑之人有之,嫉妒之人有之……前面人说话,后面人兜天翻白眼,她都瞧在眼里,又算得了什么?她也想明白了,要是活在人家的框框里,那还不如不活!活着干什么?为自己还是为别人?何况有人夸你,就肯定有人背地里骂你,她又不是银子,做不到个个都喜欢。
随口应付几句就完了,她挺直了脊背,扬着脸儿,提着食盒朝体和殿里去。管她们怎么议论,爱谁谁吧,孔夫子还堵不住悠悠众口呢,自己哪儿比得过圣人去!
体和殿的东梢间在一排花红柳绿的掩映里,先头天冷,园子里的花草都委顿着,看不出有什么得人意儿的,现在花朝节将近,抽穗冒芽都齐全了,猛然一看怪稀罕的,真是个清幽雅致的好去处。
耳房的门开着,她迈腿进去,空气里混杂着安息香的味道,窗户密闭着不透气,感觉有些闷。
今天伺候的人是添禧,是崔贵祥收的二徒弟。他从内间迎出来,笑着拱手,“哟,咱们姑奶奶来了?”
锦书蹲了蹲身子,“师哥好。我干爸爸怎么样了?”
添禧接了她手里的提盒引她进去,边走边道:“昨儿太子爷打发太医正来给师傅瞧了腿,那位太医真有点本事,找了个穴位推拿,等搓热了扎针放血,直放了小半碗去,都是黑色的淤血,说这回能保师傅三年不犯毛病。”
“虽说不能根治,可这样也尽够了。”锦书说着绕过槛窗进内间,一眼就看见躺在炕上的崔贵祥,忙道福喊了声干爸爸。
崔贵祥是天生的水泡儿眼,这一卧床更肿得厉害,他眯缝着眼勉强撑起来,笑道:“小锦儿来了?”
锦书听那一句“小锦儿”,真是说不出的暖心暖肺!她吸了吸鼻子,甚至有点要哭的意思,当年父母亲私底下就是这么叫她的,后来他们都过去了,再没有人记得这个名字了。
崔贵祥瘦长个子,铺盖卷不太够,褥子短了一截,脚背都露在外头。锦书给他拉了拉盖被,道:“您病着,我没能立刻来看您,是我的不是,您别恼我才好。”
“哪能呢!”崔贵祥和煦道,“人都说当上差的风光,却不知道咱们有多辛苦,鸡零狗碎的事儿那样多,一时一刻也离不了,我还能和你计较这些个?”
锦书抿着嘴笑,回身揭开食盒盖子,从里头端出一碟青花盘装的点心来,朝他跟前敬献了说:“我知道您爱吃驴打滚,赶早托寿膳房瞿师傅给开了个小灶,还是热乎的,您吃两块?”
没话说的!崔总管就是胃口再不好,瞧着闺女的一片孝心也不能不吃。大约是心绪开了,用起来特别的香甜可口。他连连点头,“做得不错,经吃。你拿几块给你师哥送去,他受累了,昨晚守了我一宿。唉,这是我那干儿子都没办到的事,我这趟是对他刮目相看了,以前对他没怎么上心,谁知道危难的关口全仰仗他了。”
锦书应了声,把吃食送到外屋去时,看见添禧和衣倒在躺椅里呼呼睡着了,便扯了毡子给他盖上,还回耳房里伺候崔贵祥吃喝。
崔贵祥慢慢用了一碗杏仁酪,抹着嘴道:“四月二十六是高皇帝的生忌,太皇太后要打发人上昌瑞山守陵,你怎么说呢?是愿意去?还是留在宫里?”
锦书不假思索道:“我愿意去,干爸爸,您好歹给周全,名单里头列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