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二 十 四 · 滦 阳 续 录 六(第9/15页)

陈裕斋接着也讲了一件事,说:“有个生性轻薄的人看见一个少妇在新坟前哭泣,就过去调戏她。少妇严肃地说:‘实在不骗你,我是狐女。坟墓里的人沉迷我的美色,以致病重身亡。我感激他多情,同时惭愧他因为我而送命,我已经向神发誓,今生决不再找男人。你不要胡思乱想,白白招来祸患。’这个仆人大概类似这个狐女吧?”不过,我认为这个仆人和狐女毕竟胜过那种主人死了掉头就走的仆人。

田侯松岩言:幼时居易州之神石庄,土人云,本名神子庄,以尝出一神童故也。后有三巨石陨于庄北,如春秋宋国之事,故改今名。在易州西南二十馀里。偶与僮辈嬉戏马厩中。见煮豆之锅,凸起铁泡十数,并形狭而长。僮辈以石破其一,中有虫长半寸馀,形如柳蠹,色微红,惟四短足与其首皆作黑色,而油然有光,取出犹蠕蠕能动。因一一破视,一泡一虫,状皆如一。

又言:头等侍卫常君青此又别一常君,与常大宗伯同名。乾隆癸酉戍守西域,卓帐南山之下。塞外山脉,自西南趋东北,西域三十六国,夹之以居,在山南者呼曰“北山”,在山北者呼曰“南山”,其实一山也。山半有飞瀑二丈馀,其泉甚甘。会冬月冰结,取水于河,其水湍悍而性冷,食之病人。不得已,仍凿瀑泉之冰。水窍甫通,即有无数冰丸随而涌出,形皆如橄榄。破之,中有白虫如蚕,其口与足则深红,殆所谓冰蚕者欤?此与铁中之虫,锻而不死,均可谓异闻矣。

然天地之气,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极阳之内必伏阴,极阴之内必伏阳。八卦之对待,坎以二阴包一阳,离以二阳包一阴。六十四卦之流行,阳极于乾,即一阴生,下而为姤;阴极于坤,即一阳生,下而为复。其静也伏斯敛,敛斯郁焉;其动也郁斯蒸,蒸斯化焉。至于化则生,生不已矣。特冲和之气,其生有常;偏胜之气,其生不测。冲和之气,无地不生;偏胜之气,或生或不生耳。故沸鼎炎熇、寒泉冱结,其中皆可以生虫也。崔豹《古今注》载,火鼠生炎洲火中,绩其毛为布,入火不燃。今洋舶多有之,先兄晴湖蓄数尺,余尝试之。又《神异经》载,冰鼠生北海冰中,穴冰而居,啮冰而食,岁久大如象,冰破即死。欧罗巴人曾见之,谢梅庄前辈戍乌里雅苏台时,亦曾见之。是兽且生于火与冰矣。其事似异,实则常理也。

注释

易州:即今河北易县。

乾隆癸酉:乾隆十八年(1753)。

熇(kǎo):烘烤,烧。冱(hù):冻。

崔豹《古今注》:崔豹,字正熊,一作正能,晋惠帝时官至太傅。《古今注》是一部对上古和当时各类事物进行解说诠释的著作。

欧罗巴:即Europe的音译,指欧洲。

译文

田松岩先生说,小时住在易州的神石庄,当地人说,本来叫神子庄,因为曾经出过一个神童的缘故。后来,有三块大陨石坠落在庄子北面,好像春秋时宋国的事一样,就改为现在的庄名。石头在易州西南二十馀里。偶然和小僮们在马棚里玩。看见煮豆的锅,凸起了十几个铁泡,泡都是狭长形的。小僮用石头砸破了一个泡,里面有一条半寸多长的虫,样子像柳树上的蠹虫,微微发红,只有四条短腿和头是黑色的,虫子油光发亮,取出来时还蠕动着。孩子们把铁泡一一都砸开了,一个泡里有一条虫,虫的形状都一样。

田先生又说:头等侍卫常青先生这又是另一个姓常的人,和礼部尚书常先生同名。乾隆癸酉年防守西域,在南山下扎了帐篷。塞外的山脉,从西南伸延向东北,西域三十六国,分布在山脉两边,在山南的叫“北山”,在山北的叫“南山”,其实都是一条山脉。半山腰有两丈多长的瀑布,水很甜。冬天水冻住了,驻军就到河中取水,河水湍急而水性寒冷,人吃了不舒服。不得已,仍然去凿瀑布的冰。刚凿开一个眼,就有无数冰丸随着水涌出来,形状都像橄榄。破开冰丸,里面有白色的虫子,像蚕,它的嘴和腿都是深红色,莫非就是所谓的冰蚕?这种虫和在铁锅的泡里烧不死的虫一样,都可以算是奇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