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二 十 四 · 滦 阳 续 录 六(第5/15页)

日中必熭(wèi),操刀必割:太阳到了中午,一定要晒东西,手里拿着刀,就一定要割东西。比喻做事应该当机立断,不失时机。熭,曝晒。

《越绝书》:又名《越绝记》,全书共十五卷。记载古代吴越地方史的杂史。

《孙子》:又称《孙子兵法》、《吴孙子》等,孙武撰。古代最著名的兵书,“武经七书”之一。世界公认现存最早的“兵学圣典”。

译文

我八岁时,听保姆丁妈说:某家有头母牛,瘸了腿不能耕地,就卖给了附近的屠户。母牛生的牛犊刚断奶,看见屠宰母牛,“哞哞”叫了好几天。后来它见了这个屠夫就逃,来不及逃避就趴在地上发抖,好像哀求饶命的样子。有时屠夫故意追它,用来取乐,并不在意。牛犊渐渐长大,很是壮健,还像小时那么怕屠夫。等到牛角长得坚硬锋利,瞅准屠夫侧卧在凳子上,用角一下把屠夫的心脏刺穿了,之后急忙逃跑。屠夫的妻子狂呼捉牛。众人都同情牛为母报仇,故意慢慢追赶,牛逃跑了,最终不知它到哪儿去了。当时丁妈的一个亲戚杀了人,遇到大赦获免,这个亲戚却和被害者的儿子住在一个胡同里。所以丁妈就悄悄讲了这个故事来警告亲戚,说有这种仇恨不能过于亲密闹着玩。

我认为可取的是,牛犊有报仇的心思,知道力气胜不过对方,就故意隐藏锋芒,忍耐着以求将来一次成功。它不仅有孝道,而且聪明。黄帝在《巾机铭》中说:“机”是本来的写法,校书的人以为是俗体,改为“機”字,反而错了。“日中必熭,按,《汉书·贾谊传》引用这句时写成“熭”字,《六韬》引用这句时写成“彗”字。三个字音义并同。操刀必割。”说的是时机不可丧失。《越绝书》中,子贡对越王说:“人有谋害别人的心思,又被别人知道,那就危险了。”说的是心机不能泄露。《孙子》中说:“善于用兵的人,关上门像女孩子那样安静,出门时像逃跑的兔子那样敏捷。”这句话说得恰当极了。

姜慎思言:乾隆己卯夏,有江南举子以京师逆旅多湫隘,乃税西直门外一大家坟院读书。偶晚凉树下散步,遇一女子,年十五六,颇白皙。挑与语,不嗔不答,转墙角自去。夜半睡醒,似门上了鸟微有声,疑为盗。呼僮不应,自起隔门罅窥之,乃日间所见女子也。知其相就,急启户拥以入。女子自言:“为守坟人女,家酷贫,父母并拙钝,恒恐嫁为农家妇。顷蒙顾盼,意不自持,故从墙缺至君处。君富贵人,自必有妇,倘能措百金与父母,则为妾媵无悔。父母嗜利,亦必从也。”举子诺之,遂相缱绻,至鸡鸣乃去。自是夜半恒至,妖媚冶荡,百态横生。举子以为巫山、洛水不是过也。一夜来稍迟,举子自步月候之。乃忽从树杪飞下。举子顿悟,曰:“汝毋乃狐耶?”女子殊不自讳,笑而应曰:“初恐君骇怖,故托虚词。今情意已深,不妨明告。将来游宦四方,有一隐形随侍之妾,不烦车马,不择居停,不需衣食。昼可携于怀袖,夜即出而荐枕席,不愈于千金买笑耶?”举子思之,计良得。自是潜住书室,不待夜度矣。然每至秉烛,则外出,夜半乃返,或微露鬓乱钗横状。举子疑之而未决。既而与其娈童乱;旋为二仆所窥,亦并与乱。庖人知之,亦续狎焉。一日,昼与娈僮寝。举子潜扼杀之,遂现狐形,因埋于墙外。半月后,有老翁诣举子曰:“吾女托身为君妾,何忽见杀?”举子愤然曰:“汝知汝女为吾妾,则易言矣。夫两雄共雌,争而相戕,是为妒奸,于律当议抵。汝女既为我妾,明知非人而我不改盟,则夫妇之名分定矣。而既淫于他人,又淫于我仆,我为本夫,例得捕奸。杀之,又何罪耶?”翁曰:“然则何不杀君仆?”举子曰:“汝女死则形见,此则皆人也。手刃四人,而执一死狐为罪案,使汝为刑官,能据以定谳乎?”翁俯首良久,以手拊膝曰:“汝自取也夫!吾诚不料汝至此。”振衣自去。举子旋移居准提庵,与慎思邻房。其娈童与狐尤昵,衔主人之太忍,具泄其事于慎思,故得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