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十 四 · 槐 西 杂 志 四(第15/41页)

注释

修禊(xì):古人在水边举行的一种祭礼。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晋以后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采兰,以驱除不祥。

许飞琼: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美艳绝伦。传说许飞琼曾与女伴偷游人间,在汉泉台下遇到书生郑交甫,相见倾心,摘下了胸前佩戴的明珠相赠,以表爱意。

译文

舅舅张健亭先生说:在野云亭读书时,同学们到佟氏花园举行修禊活动。有人扶乩请仙,大家请问仙人姓名。觇仙题词说:“偶携女伴偶闲行,词客何劳问姓名?记否瑶台明月夜,有人嗔唤许飞琼。”同学再请仙人题下坛诗。乩仙又写道:“三面纱窗对水开,佟园还是旧楼台。东风吹绿池塘草,我到人间又一回。”大家窃窃私语,认为诗歌的感情凄凉动人,恐怕是才女的幽魂来了。不过,附近没有这样一个大家闺秀,难道是在这里炼形拜月的仙女么?大家都动了情,有人站立沉思,有人与乩仙委婉调情答话。乩坛上忽然急急运笔写出大字道:“衰翁憔悴雪盈颠,傅粉薰香看少年。偶遣诸郎作痴梦,可怜真拜小婵娟。”后面又写了一个大大的“笑”字,乩仙就回去了。这不知是哪个朝代的诗人鬼魂,做出这种狡猾的行为;大概也是因为同学叫他来时,也有些轻薄的态度,所以会这样。

胡厚庵先生言:有书生昵一狐女,初遇时,以二寸许壶卢授生,使佩于衣带,而自入其中。欲与晤,则拔其楔,便出嬿婉,去则仍入而楔之。一日,行市中,壶卢为偷儿剪去。以此遂绝,意恒怅怅。偶散步郊外,以消郁结,闻丛翳中有相呼者,其声狐女也。就往与语,匿不肯出,曰:“妾已变形,不能复与君见矣。”怪诘其故。泣诉曰:“采补炼形,狐之常理。近不知何处一道士,又搜索我辈,供其采补。捕得禁以神咒,即僵如木偶,一听其所为。或有道力稍坚,吸之不吐者,则蒸以为脯。血肉既啖,精气亦为所收。妾入壶卢盖避此难,不意仍为所物色,攘之以归。妾畏罹汤镬,已献其丹,幸留残喘。然失丹以后,遂复兽形,从此炼精又须二三百年,始能变化。天荒地老,后会无期;感念旧恩,故呼君一诀。努力自爱,毋更相思也。”生愤恚曰:“何不诉于神?”曰:“诉者多矣。神以为悖入悖出,自作之愆;杀人人杀,相酬之道,置不为理也。乃知百计巧取,适以自戕。自今以往,当专心吐纳,不复更操此术矣。”

此事在乾隆丁巳、戊午间,厚庵先生曾亲见此生。后数年,闻山东雷击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杀过度,又伏天诛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挟弹者又在其后,此之谓矣。

注释

嬿(yàn)婉:美好的样子,也指美女。这里指亲昵。

乾隆丁巳、戊午:乾隆二年(1737)、乾隆三年(1738)。

译文

胡厚庵先生说:有个书生与一个狐女亲昵相爱,最初相遇时,狐女就给了书生一个二寸长的葫芦,让他佩带在衣带上,自己钻了进去。书生想要见她,就拔开葫芦塞子,狐女就出来与他幽会,之后仍回到葫芦里,书生塞紧塞子。一天,书生在街上行走,葫芦被小偷剪去了。从此后,他与狐女就断绝了往来,心里总是闷闷不乐。一天,偶尔到效外散步,想要排解心中的郁结,忽然听到丛林中有人喊他,是那个狐女的声音。书生循声而往跟她说话,可是狐女躲着不肯露面,说:“我的模样已经变了,不能与你再相见了。”书生奇怪地问她怎么了。狐女哭着说:“采补炼形,是狐类修炼通常的方法。近来,不知从哪儿来了一个道士,又来搜捕我们狐辈,供他采补。只要被他抓住,他就念神咒控制,让被俘者僵滞得像木偶一样,任其所为。要是遇上道力较强的狐,吸不出精气的,道士就把他蒸成肉脯吃掉。肉体被道士吃掉,精气自然也被他吸收了。我钻进葫芦就是为了躲避这个劫难,想不到还是被他找到了,抓回了他的住处。我害怕受汤镬之苦,已经献出真丹,勉强留下性命。但是因为失去了真丹,所以又恢复了兽形,如果想再化做人形,又需修炼二三百年。地老天荒,你我恐怕再无相会之期了!奴家感念旧恩,所以在这里和你诀别。请千万保重,不要再思念我了。”书生听罢愤愤地说:“为什么不到神那里去告他?”狐女说:“告他的多了。但是神认为财产来路不正,又被人骗去,是自作自受;杀人者被人杀,是相互报应,所以神对此置之不理。由此可知,千方百计地巧取豪夺,实际上是自我戕害。从今以后,我将专心于吐纳之功,不再重操采补之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