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活着冲出汤山峪(第6/11页)

趁着掩盖,齐君元继续往营围大门奔去。从那里进来还从那里出去,这是他计划好的。虽然汤山峪不止这一条出去的路,但齐君元只认识这一条路,而且他也早就在这条路上做好了准备。

齐君元并没有直奔营围大门,营围大门处有不少守卫的官兵。另外虽然有烟雾掩盖,但是烟雾并不能阻止周围官兵的逼近。所以要是这样直愣愣地奔到门口那是很难有机会出去的,而且很有可能还未靠近营门就已经被官兵重重围住。

所以齐君元没有顺着土石路直接奔向营门,而是在路两边的树木间来回穿梭。在这里亭长又为他做了一件事情,就在进来的时候,亭长暗中将一束束灰银扁弦挂在了沿路的树上。做这事情的动作虽然大一些,但是要瞒过那些押送的官兵真的是不费吹灰之力。

齐君元知道那些灰银扁弦大概在什么位置,所以很快在那些树上找到,然后快速在树间穿梭拉成一个“电闪回”的兜子。这兜子虽然每个弦都有各自的形态,弦和弦之间也没有连接,却是可以将所有弦组成最大的布设范围,最多的布设角度。这其中也有很多空间和道路可走,却是需要折转而行才能通过的。就像是闪电划空,虽然只有一根曲折散乱的连线,却似乎占据了半边天空。这也是此兜为何会取“电闪回”这样一个名字的原因。

其实“电闪回”这种兜子的布设没有任何玄理奥妙,就是个稍复杂的点间拉线。只是有直拉有斜拉,斜的有大角度有小角度。这种兜子必须是利用视觉不清或者快速移动的惯性才能起到作用,如果能看清或及时反应,那只需要抬腿跨过、弯腰钻过或者索性绕开就行了。

营围之中浓烟滚滚,根本无法看清平时都很难辨出的灰银扁弦。而周围围拢而来的官兵又都以为这范围还是他们熟悉的环境,可以畅通无阻,所以行动快速。却不知道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了,原来畅通的道路现在已经多出了许多可以伤人、杀人的器具。

钻栅墙

简单的“电闪回”在营围里达到了极好的效果。前面速度快冲劲大的兵卒们撞上灰银扁弦顿时肉开骨断,慢一些的也都甲衣破开,留下深深的血痕。而后面的兵卒并不清楚前面发生的事情,继续在往前冲往前挤。于是全堆压在了那些道旁树之间,直到树倒或弦断为止。

被钢弦勒住的兵卒发出了撕心的惨呼,而且是许多人汇成一片的惨呼,这其实比许多人立时丧命更让人心惊。丧命只是短暂的一声垂死呼喊,而不会有这样持久的惨叫。惨叫声在汤山峪中久久回荡,回声让这惨烈成倍地增加。就仿佛那烟雾中藏着什么嗜血的妖魔,正在无情地嚼噬着那些人的肌体。下意识地,众多官兵停住了自己的脚步,紧张地、恐惧地在烟雾中寻看。而有一些已经接近了土石马道的兵卒,不仅停下脚步,而且开始慢慢往后退走。

而这个时候齐君元已经从笼罩“电闪回”的烟雾中冲出来,距离营围大门已经很近。虽然大门处有不少官兵把守,虽然他再没有其他预先准备好的手段来对付那些官兵,但齐君元还是毫不犹豫地奔向了营门。

军营中守护大门的官兵一般都是精英,不仅训练有素,而且最富有经验。因为营门处是个关键隘口,也是营墙上最大的一个开启处,所以在冷兵器时代往往会成为突破的重点。这里的大门守卫官兵也是一样,虽然营围之中遍布烟火,虽然浓烟笼罩中惨呼不停,但是他们都没有慌乱,而是马上用铁链条将营门锁上,然后以盾、矛、弩组合的三层防御阵势严阵以待。

光着身体的齐君元目标很明显,刚从烟雾中出来,所有的长矛、弩箭都微微转向指向了他。但是齐君元根本没有放缓脚步,就像全然未见前面那三层防御阵势一样,快速地往别人的有效攻击范围内冲入。

眼见着齐君元就要被守门官兵的弩箭射成刺猬了。突然随着两声短暂的金属脆响,营门两侧瞭楼上的大油盏翻落下来,盏子里的火油泼洒得到处都是。还没等上面的瞭哨兵卒搞清怎么回事,又有两支带着火苗的箭钉在了瞭楼上,而且是在油盏翻泼的位置。火一下就蹿了起来,蹿上了瞭楼顶,蹿下了瞭楼支架,并且将继续流动泼溅的火油化成大大小小的火苗,如火雨般往下面堵住营门的三道防御阵势头顶溅落。

瞭楼变成了两个巨大的火把,而下面锁定齐君元的三层防御也开始骚乱起来。头顶飘落的火雨溅落下来,虽然不能对身穿盔甲的他们造成太大的伤害,但是肌肤上小的灼烫,脚边一下铺满火苗,难免还是会给他们造成一定恐慌的。

齐君元在继续往前奔走,现在他能走的方向也只有这里了。周围聚拢来的官兵绕开惨呼不断的烟雾,正好也是往营门这边过来。因为营墙往里有一片开阔地,开阔地无可燃物,所以烟雾是最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