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摩尼草庵(第9/13页)

两人走到港边,内港里少说停泊了两百艘大小船只,有几艘大船的船身估计有一百多尺长,傅翔看得目瞪口呆。方冀找到一个正在指挥搬运货物上船的汉子,向他打探,有没有船驶向福州长乐的?那汉子一面忙着指挥上货,一面指着前方一条大船道:“那艘黑头蓝身的大船要去琉球,多半会在福州靠岸,你快去打听。”

方冀谢了指点,来到那艘船前,有一个身穿宝蓝衫子的年轻人正在船头招呼客商上船,看上去像是船主的模样。方冀上前抱拳道:“这位先生是船主么?咱祖孙两人要上福州,可以送咱们一程么?船资照付。”

那年轻人打量了两人一会,露出一口白牙道:“老先生真会挑时间哩,我这条船再过一个时辰就要开船,正是要靠福州港下货补给,船资算你俩一两银子吧。”

那年头一两白银可买得两石大米,这船资贵得有点离谱,方冀却并不讲价,当场就付了船资,笑道:“老夫不和你这小哥讲价,可是咱孙俩要一间单独的房间图个清静。”

那青年船东道:“老先生倒干脆,您爷俩就住在船东的隔壁,包您不受打扰。您这就上船?”方冀称是,领着傅翔上船,那船主引他们到舱中一个小房间里,招呼伙计送茶水来,就下舱去忙他的了。

方冀掩上房门,两人在舱中坐下喝茶。方冀低声道:“翔儿,咱们到了福州,要换小船溯闽江而上,过了武夷山就上岸陆行,到鄱阳湖进入大江直放武昌,到了武昌咱们就走汉水,这一路或水或陆千里跋涉,虽然没得安稳日子过,但咱们‘祖孙’日夜相处,最是传你武功的好机会。”

傅翔将师父说的一串地名都记下了,仍忍不住问道:“师父,咱们走汉水,最终的目的地是那里?”

方冀没有立即回答,只见他双目微闭,脸上流露出一丝痛苦而哀伤的表情,傅翔不敢再问,只静静望着师父。良久,方冀睁开眼睛,双目中精光一闪,低声道:“咱们要去神农架。”

这一路傅翔可真算是开了眼界,海船换江船,江船换轻舟,他见识到大海的无际浩瀚,也经验过长江的波涛汹涌。师父在船行闽江时,告诉了他祖父傅友德被逼自刎的事,虽伤心却是在意料之中。他只得强摒杂念,专心修习,所以一路行来,收获最大的便是武功上的进展了。

此时他方才明白,师父传授给他的内功,乃是明教祖师爷所创的一套独门内功,向来只传教主。此刻明教已无教主,方冀是个能从权变通的人,前教主既然写成了秘笈,自己这十年来便暗中苦练,并且一点一滴传了两个孩子。其中精微之处极重顿悟,换言之,有慧根者得之毫不用力,无此慧根者即使寒暑苦修,进展也是有限。

有了这门博大精深的内功基础后,再修练明教前辈的各种成名绝学,初期进展颇快,并不因内力法门不同而相互抵制,是以傅翔在短短二个月内,已学得了两种明教绝技的基础。方冀每夜从包袱中拿出两本册子及一卷画卷,册子上载有十位明教前辈的武功秘诀,画卷上则绘着每种绝学的内力修行路线,由浅而深。

他对傅翔道:“明教祖传的这门内功博大相容,初时没有丝毫滞碍,只是后面愈来愈难,等练到六七成功力时,若不能将每一门绝技的独门内力配合精进,便难以再往上提升。此时必须择一门精练,若是勉强硬行通吃,只怕有走火入魔之虞。”

方冀指着画卷上的内功修行图,面色严肃地对傅翔道:“此所以明教各门绝学无法融贯合一之关键所在,为师至今无法解破,你练功时千万要遵照指定进度,不可贪心求快,倘若练到走火入魔,那就前功尽弃了。”

傅翔点头受教,闭目练功起来。方冀心中却暗暗在想:“那天我牵着翔儿奔往‘摩尼草庵’的路上,有那么一瞬间咱两人内力合而为一,相互运用,毫无滞碍之感,以我之功力竟然守不住内力归元,事后却又丝毫无损,那究竟是何道理?这其中似乎隐藏了一个奥秘,跟解决明教武功能否融会贯通的问题有极大关系,可是究竟是什么呢?可惜那种感觉一去不复返,无论咱俩如何再试,都不再发生过。”

他望着打坐运功的小徒儿,想到这两个月来这孩子的惊人进步,暗暗自语:“看来要解破这武学上前所未有的奥秘,还是要落在这孩子身上。”

这时他们出钱雇来的轻舟已走到汉水中段,天亮时可望到达襄阳古城。船老大说,想在襄阳停泊一天,他和老婆要进城去补充些必需品,顺便到城隍庙烧香还愿,感谢神明长年在汉水上保佑行舟平安。方冀、傅翔也跟着上岸。

这襄阳城隔着汉水,与樊城遥遥相望,两座古城都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城门古朴雄伟,城墙苍黑的老苔下,不知有几许枪印箭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