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君是养鹰人 安能缚吾翅 (第9/12页)

唐宁走到一个金鱼灯前,看那灯谜,上面写着“二形一体,四支八头。五八一八,飞泉仰流。”便笑道:“这是个井字。”又指另外两个灯道:“这个是龟字,这个是土字。”

杜颖拍手笑道:“唐师兄好聪明。”唐宁笑道:“这是南朝鲍参军写的三个字谜,书上都有的,是个老谜了。”又看一处诗谜,写着“丑虽有足,甲不全身,见君无口,知伊小人。”唐宁笑一笑,对杜颖道:“杜师妹,你来猜猜看。”杜颖歪头想了想道:“是个尹字。”

唐宁笑道:“正是。”抬头却见不远处有一女子向他看来,正是阿元,想不到上元观灯,却在街上碰见。

阿元由家人陪着赏灯,却见一人似是唐宁,虽然换了装,细看果然便是,却见他正与一名美貌少女同行谈笑,心道:“我为你伤心,你却马上有了新欢,对我薄幸如此。”扭头便去。唐宁见她神色,知她误会,吩咐太乙门弟子稍等,去追阿元。人流如潮,挤了几下,似乎见到阿元的脸在人群中一闪,便不见了。

唐宁再向前挤,猛然从兴庆宫一方传来呐喊之声,人群迅速向路旁闪避。只见一名和尚左右双手各抓一个孩童,后面官兵呐喊追赶。

那和尚正是圆通,他双手抓的分别是皇上的幼子李忱和太子的幼子李瀍,那李瀍只有四岁,吓得哇哇大哭,李忱虽也只十岁,却极镇定。

今夜兴庆宫盛会,几个小王子正在玩耍,太子的次子李涵年纪倒比叔叔李忱还大一岁,两个小孩玩得投机,李瀍年幼,跟着哥哥不放。

不想圆通潜进宫来。他原准备到平卢投李师道,却一路被人追杀,到了长安才将那人甩开。他想一不做,二不休,趁上元夜混乱,入宫刺杀皇上,好叫天下大乱,待入了宫,皇上没遇见,却见三个小王子嬉戏,身旁只有些太监宫女,便将两个小一点的抓了。

宫中侍卫禁军呼喝追来,圆通见街上人多,奔跑不开,官军紧追不舍,眼看将要追上。圆通向上急纵,在人头上一踏,冲上街边房顶,拔腿便跑,官军投鼠忌器,怕伤到两位王子,不敢用箭和暗器,只有几名功夫较好的侍卫追上房顶,也是被越甩越远。

圆通眼看将要逃脱,猛见前面房顶多了一人,拦住去路。圆通细看,认得是唐宁,咬牙切齿道:“好小子,你几次三番坏我大事,今天佛爷便超度了你。”将两个小王子抛在瓦面上,双掌来取唐宁。那两个小王子站在房顶,一动不敢动,李瀍依然吓得大哭。

唐宁一错身,用老疯头所授拳脚相应,他拳脚怪异,圆通竟被逼得连连后退。上次圆通伏击唐宁,二人曾经交手,虽然在黑暗之中,但也算知晓一些唐宁的路数,不料此番依旧不能适应。更兼唐宁内力见长,拳掌威势大胜从前。

圆通不禁“咦”得一声,骂道:“臭小子,几天不见,又长本事了。”去年四至七月间淮西洪水,唐宁便趁此空闲勤练拳脚,老疯头的拳脚与众不同,只求实用,没有套路,圆通哪里知晓,还在研究唐宁出招理路。

官军已将此房团团围定,街上百姓何止上万,为唐宁齐声喝彩。

圆通有后顾之忧,加上唐宁出招怪异,一时被迫得手忙脚乱,他毕竟老于江湖,遇事不乱,静下心来,唐宁便不是对手,几次差些便被圆通击中,几名侍卫逡巡不敢上前。

太乙门刘玄清王玄明见唐宁势危,也纵上房去,那些官军迟疑一下,不曾放箭。唐宁见二人上来,忙道:“两位师弟,先将两个小孩救下。”他也不知那两个小该是谁。

刘玄清王玄明各自抱了一个,圆通见前功尽弃,哪里肯放?一掌拍向刘玄清后心。唐宁箫剑出手,一剑直刺圆通后心,圆通知道那剑厉害,只得回身自保。刘玄清王玄明纵下房去,将二位王子交给官军,翻身又上房去。

唐宁左手箫右手剑,攻势凌厉,圆通不觉暗暗叫苦,想不到这小子功夫精进如此,虽然比自己尚差一些,但那柄削铁如泥的宝剑不能空手去接,左手铜箫冷不丁又朝自己身上穴道打来,认穴极准,也不可不防,没个两百招是拿不下这小子了。

圆通见一时三刻拿不下唐宁,几次想突围又被这小子挡回,眼看刘玄清王玄明又纵上房来,这二人功夫稍差,却也不可大意。圆通狂吼一声,加大攻势,唐宁右手剑反迎上去,圆通右手曲起食中二指,弹向唐宁剑脊。唐宁顺势将剑一转,那圆通的手指便弹向了剑刃,若是平常刀剑,圆通自然不惧,无奈这是一把吹毛断发的宝剑,剑光所向,圆通立刻闪避。

唐宁见圆通不敢碰剑,倒松了一口气。高手相搏,生死只在一线之间,如何敢松?唐宁终究是经验不足,只一松气,左手铜箫即被夺去,反被点中右腿,还算他见机也快,眼看不妙,剑尖直挑圆通手腕,圆通手稍一歪,未能点准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