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嫚儿的奇遇(第8/9页)

“他—”

“他叫陈意敏。和你前后脚进的‘南昌行营’,后来改名叫‘周焕’,又改名叫‘杨中森’、‘李之和’、‘贺雄’,最后成了一颗脑袋。”这文士把眼镜架回鼻梁,继续说,“他可连条狗都不曾打杀,只不过是错拿了该给戴先生的一笔差旅费,等发现袋中装的是钱钞的时候,已经回不了头了。如今你老兄杀了‘龙王一翼’四大护法的老幺,又做掉两个青年革命同志,倘若再连这两个老百姓、两个小孩儿也不放过,那就非杀了我不可。如此一来,别说你当年那些叫花子哥们儿还在找你,连你们那团里的‘志士’也都成了你的对头—合计合计,你划得来不?”

此际的邢福双非但浑身上下瑟瑟缩缩如正月里的刺猬,连齿牙筋骨都抖了个震天价响,身形一软,匍匐落地,昂头再打量了对方的穿着一回,哀声问道:“您、您、您老也是‘力行社’的爷么?小的知过悔罪,求爷放小的一条生路。”

“放一条生路不难,可你别糟蹋了‘知过悔罪’四个字。贪生怕死就是贪生怕死,你也配‘知过悔罪’么?”这文士说着嘿嘿笑出声来,接着又道,“不错,我也是入了社的。只不过我不叫‘爷’,我叫李绶武。”

“多谢李先生不杀之恩,多谢李先生饶命之恩。”邢福双二话不说,就地连连磕了几个响头。

“我既杀不了你、也饶不了你。邢福双!你不必求我,我倒还有事想求你呢!”李绶武俯腰伸手,从邢福双手中取回那些照片,再将他搀扶起来,道,“头两年你给贵帮押运了一批物事到泰安来,嗣后却没了下文。江湖上争相传说,是你干没了那批物事,还挟之投靠了国民政府—”

“没有这回事、没有这回事的,李先生、李爷!您是明白人,小的真冤枉。”

“你要是真冤枉,怎么巧不巧的你又撺掇着居翼这倒霉鬼回到泰安来了呢?”李绶武说时伸手解开胸前一粒纽扣,朝里探进手去,那情状让邢福双不作他想,显然就是要就地“处决”自己了—他见识过居翼如此行事—还以为李绶武要从怀中掏出一把盒子炮、掌心雷之类的火器,禁不住一声惨嗥,将头脸一捂,伏地哭了起来,一面发声哀喊:“东西都沉在九丈沟,小的不要了、小的不敢要了、小的一体儿奉送给李爷您了。李爷您大人大量,放小的一条生路罢!”

也就在这么低头垂脸、俯身虾腰的时刻,邢福双早已觑准弃置在自己胸前地上的一柄匕首—匕尖虽说叫那光头孩儿给顶成螺旋形的麻花儿果子,可依旧能当成一支螺纹凿子使唤。是以他一面仍假声哭求,一面则暗地攒住匕首柄儿,准备伺机冲身上前,给李绶武来一记结实的着落。

在李绶武这边却根本不意对方有此一图。他解开中山装的纽扣,内袋里摸出一个纸封儿,道:“事已至此,恐怕只有一个人救得了你。你要是有心行正走直,就拿着这封文书到上海小东门去投他,或许在他的庇荫之下,戴雨农这帮人一时半会儿的也奈何不了你。可你要是还心存侥幸,想倚仗着什么‘大侠团’之流的势力逞勇斗狠、滥杀无辜,学那‘龙王一翼’的榜样,日后恐怕连一颗脱了梗儿的脑袋也留不下来了。”

邢福双这才偷眼斜窥,见那纸封上写着两行字,正款上只一个“万”和一个“方”字他认得,其余诸字半笔不晓。可是无论如何,猜想这姓李的没带着枪,听他说什么“上海小东门”,那不是老漕帮祖宗家门的总堂口么?这样说起来,姓李的口称“只有一个人”可以救他的岂不就是老漕帮的总瓢把子万砚方么?转念之间,邢福双仍趴在地上探问道:“小的不知李爷您和万老爷子是朋友,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有眼不识泰—”

“不不不!”李绶武不疑有他,径自答道,“我同万老爷子素昧平生,只是有些消息想要奉达。既然今日撞上了你,权且托付了。你给送了这封书信,也就省得我跑一趟。不过万老爷子是不世出的高明人物—你若是不能洗心革面,人家也未必肯安顿你。至于你说什么九丈沟里的物事,我可要不起;非徒要不起,我还有心把它给毁了,以免留在世上,便宜了鸡鸣狗盗之辈,反而贻祸无穷。”

邢福双偷一转贼棱棱的眼珠子,暗道:原来这小子也是为了那一堆佛头来的,还说什么要毁了它—如此大佳武术,你舍得么?分明是要独步抢占、据为己有,还说得如此落落大方。再者,这小子既然与那老漕帮的总舵主素昧平生,又怎么会有书信往还?这一点不探清楚,平白给当一回信差还算不了什么;万一遭他构陷,反而被万砚方处置了,岂不冤枉?想到这儿,他故意口吐哀音,似哭似叹地说道:“李爷!您要是嫌厌小的贪生怕死,不能知过悔罪,何不就出手给小的一个痛快,怎么还把小的往老虎嘴里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