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哑舍·天钺斧(第7/8页)

“义社的那些兄弟们,朕都授了他们节度使,给了他们荣华富贵。多积些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当官为的不就是这些吗?一杯酒啊!只要一杯酒就解决了朕的心头大患。”赵匡胤说起当年的杯酒释兵权,甚为得意。

赵光义微笑着继续倒酒,那些军官们表面上都是感激涕零地谢恩,但心下满意不满意他可就不知道了。

那些人都是战场上千万人中厮杀出来的豪杰人物,而在杯酒释兵权之后,就只能解甲归田了。大好男儿,谁不想在战场上一决雌雄,就算是马革裹尸,也好比现在这样当个无事可做的富家翁。而现在领军出征的都是文官,虽然避免了武将独大,但那些文官都是纸上谈兵,哪里会打仗?

“唉,赵普、赵普……朕视为左右手,事无大小,悉咨决焉。可他是怎么回报朕的?当年臣僚要晋见朕,赵普居然要先令供状,确认奏章中不敢抵斥时政,方许登殿。他还在视事阁中设一大瓦壶,中外表疏,若是他不打算采纳的,连上报都无,直接投入瓦壶中焚烧。那年雷有邻的奏章,若不是光义你亲自递上来,恐怕朕至今都被蒙在鼓里!”赵匡胤说着说着便升起了怒意,喝酒如喝水一般痛快。

赵光义依旧是微笑倒酒,他知道他大哥今晚只是想要找个人倾述,他的任务只要倾听,而不是附和。言多必失,这是他他这些年来总结的处世原则。更何况赵普的这件事,若严格算起来,并不是赵普一人之责。贪污受贿一事,在开宝六年,吴越王钱镠为了苟且偷安,还曾派人专门送信给赵普,赠了十瓶瓜子金,被不请自去的他大哥撞见个正着。当时的赵普吓得手足无措,可他大哥却轻松地开起玩笑,反而劝赵普收下那分明是行贿的礼金。

若不是他大哥刻意纵容,赵普又怎么会权倾朝野到如此地步?他大哥还真是好手段,心中猜忌赵普,却不肯坏了自己宽容的名声,所以便施展手段,让赵普自坏名声。到事情无法忍受,赵普自己犯了百官众怒之时,再免了赵普之职。

帝王手段,果然天威莫测。

赵光义知道在赵普失势之后,朝中就属他最碍眼了,但他这些年来小心翼翼,又极能揣摩赵匡胤的圣意,所以至今还无大事。赵匡胤此时已经喝得已有八分醉意,伸手取出腰间从不离身的天钺斧,放在案几之上,笑眯眯地压低声音道:“光义,朕与你说个秘密,是有关于这把玉斧的。”

赵光义心中咯噔一声,觉得怀里揣着的那片锦布像是千万斤,沉甸甸地压在了他的心头。

此时已经是夜半时分,殿内昏暗,赵匡胤并未注意自家二弟僵硬的表情,继续神神秘秘地笑道:“这柄玉斧,只有朕可以拿得住,换了其他人,无不手腕酸软,连一息都坚持不住。”

赵光义闻言连呼吸都忘记了,他忽然想到多年前,那名少年打开锦盒的时候,脸上明显的恶作剧表情。原来,原来这柄天钺斧当真不是谁都能拿起来的。当真是非天命之人所不能执……

“朕当时就觉得此斧有蹊跷,细想下来,也许只有天子才能拿得起这柄象征着天下权柄的玉斧。”赵匡胤也不是庸人,多少也猜到了这柄玉斧的异处。凡是有大运道之人,便是相信所谓的天命。他喝了口酒,忽然叹了口气道,“除了德秀早夭之外,德昭、德林、德芳朕都借各种机会试验过,他们三人均拿不起这天钺斧。唉,难不成朕的太子还未出世?”

赵光义直接听得呆了,德昭、德林、德芳自然就是他大哥的三个儿子,没想到这么多年他大哥都未封太子,原来竞是这么个原因。赵光义的目光难以控制地落在了手边的天钺斧上。他不会忘记,当年他可是很轻易地就拿起了这柄天钺斧,就像他大哥一样。

赵匡胤的目不转睛地看着天钺斧,以为他不信他所说的话,立时笑道:“光义,不信的话,你拿起来试试?”说着,他便把天钺斧拿在手中,斧柄调转递向了他。

赵匡胤的这句话,只是随口一说,可是在赵光义听来,却宛如晴天霹雳。

他拿这柄天钺斧?这是试探?当年他买来这柄天钺斧,肯定会拿在手中把玩,难道他大哥一直耿耿于怀,所以今日才摆下这鸿门宴?

柴荣、义社十兄弟、赵普……现在终于轮到他了吗?

赵光义看着在烛光下,莹白润泽的天钺斧,心中大为激荡。耳边传来赵匡胤的催促声,赵光义心胆俱裂地伸向了那柄天钺斧。

他知道这件事其实很好处理,他只消在拿到天钺斧的那一刹那,做出手腕酸软是动作,便可以打消了他大哥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