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两个锦囊(第2/2页)

“案子必须是由你们来查的。对于我而言,不能再跟进下去了,否则将会是个死局。”他神色凝重,看起来很认真的样子,“其实我来这里,是跟着你过来的。”

“我?”唐奕有些自我怀疑。

“我说过,调查小组的几个人之中,我对你小子最有好感。所以在离开之前,我要留下两个锦囊给你。”胡半仙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了两个颜色不同的小信封,贴着吧台桌面推到唐奕近前,“红色的信封里,有关于案情的提示,我没法直接告诉你,自有我的道理,所以内容需要你自己参悟。那个蓝色的信封里,装着的是关于你心中所想的内容,等查完案子以后,你才能打开它。记住我说的话了吗?”

“呃……记住了。”唐奕重复了一遍,“红色与案子有关,蓝色与我有关。红色的等下就看,蓝色的等破了案子以后才可以打开。”

“很好。”胡半仙点了点头,“东西已经交给你了,我也该走了。”

“您去哪里?”唐奕惊讶,“要离开调查小组了吗?”

“是的,我要去我该去的地方,这里不适合再停留了。”胡半仙起身,拍了拍唐奕的肩膀,“你很聪明,我很看好你,所以千万别辜负我对你的期望,一定要把那个凶手揪出来。年轻人,我们有缘再见。”

“我会的,您……保重。”唐奕看着胡半仙略显佝偻的身影离开酒吧,感觉手里的信封十分沉重。

虽然没太搞懂这老头为什么走,但既然他给他留下了东西,就代表着对他的信任。

同时,唐奕也觉得他肯定是知道了关键性信息的,不然不会这样做。

唐奕叹了口气,收回神来,迫不及待地打开红色信封,结果只从其中抽出一张纸条来。

纸条上面,只写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出自苏轼的《题西林壁》,是神宗元丰七年,苏轼被贬黄州,后又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途中经过九江,与友人同游庐山时所做。

可这首风景诗,和杀人案有什么关系呢?

唐奕挠了挠头,十分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