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捕头·下 第二十一章 相思几处愁(第9/14页)

“今上继位不久,倒是在意这个。”蒋熙元淡淡地点头,与白大人一路往书房慢慢地走。新帝继位也如同新官上任,都是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

“大人何不自己先递了折子?户部呈上去功劳便都是户部的了。”白大人道。

蒋熙元笑了笑:“这些事原本就是户部的。今天多了你要抢功,来日少了你可要争过?白大人把分内的事做好就是。”

白大人被敲打了几句,讪讪地应了,又道:“对了,刚才我去户部,听说青城郡淮水又闹灾了。”

“严重吗?”

“不清楚,属下听了一耳朵而已,工部那边已经被叫去御书房了。”

蒋熙元嗯了一声没说话。淮水总是不稳当,隔个几年总要或大或小地闹上一次,只是如今皇上与咏薇大婚在即,别有人拿灾来做文章对咏薇不利就好。

御书房中,苏缜给工部看了青城郡守的奏报,让他尽快拟个对策出来,又传谕让户部报个赈灾粮饷筹措的方案。

工部领了旨下去,苏缜又把奏报看了一遍。这是六天前的三百里飞递,青城郡的受灾面积和人口数目都还不甚清楚。用了三百里飞递,也许是灾情不算太严重,也可能是青城郡官员拖延时间,有瞒报虚报之意。

想着那些远在两千里之外的官员此时可能正坐在一起,商量着要从户部敲多少银两下来,苏缜就觉得无比烦躁。只是鞭长莫及,他也不能仅凭了疑心便去裁撤官员,灾情已起,越动只会越乱。

苏缜捏了下眉心,把奏报扔在桌上,伸手去拿案旁的茶盏,袖中的坠子滑了出来碰到盏沿,发出一声清脆的声响。他赶忙收回了手,把坠子握在掌心,触手的冰凉一下子凉进心里,瞬间便远了神思。那被公务填盖下去的难过漫漫而来,无从抵抗地就渗满了心扉。

苏缜垂眸看着,轻轻摩挲,手指划过圆润的葡萄和缠盘的枝蔓,心中纷乱如斯。

紫玉透彻,那一道浅浅的绺裂在凝视下变得分明,像谶语一般早早地就在了,终于是画在了心上。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偏偏造化弄人。

他沉默片刻,又将坠子仔细地拢进了袖中,站起身来。安良上前半步听候差遣,苏缜却什么都没说,慢慢踱步走出了书房。

外面已是日头西斜,白花花的阳光换作了耀眼的橙色,天地一片金黄。有昏鸦惊翅而起,聒噪地叫着飞进天空。

苏缜看着它们飞过宫宇,飞出皇城,直到再也寻不见踪迹。他的影子被拉长在金砖玉台之上,静静伫立着,唯有衣摆随风轻颤,似欲飞而不能,被那些鸟儿抛却在了这里。

安良不忍他的孤清,上前半步轻声道:“皇上,您忙了一天,歇一晌吧,奴才这就命人传膳。”

苏缜浅浅点头,收回目光转过了身,暮鼓之声不期然地咚咚响起,他又循着那声音看过去,直到余音消散。

“一天了……”苏缜轻声地说,低下头,眼中一片落寞。

夏初也听见了鼓声,起身推开了门,站在廊庑下望着天空。夕阳透过府衙院中老树层叠的树叶,明灭如灿灿金铃,也有倦鸟归巢也有鸦叫声声,一如她生辰那天飞驰在官道上看见的。

只是境随心转,那天的心情只留在了那天。说走就走的旅行终有回来的时候,理智也终成了感情的桎梏,岂能真的奋不顾身。

相见已是恨晚,那么相别得早一些也好。夏初对自己说。

她一下下默默地数着暮鼓,觉得自己就像那鼓,被敲得空荡荡的。酉时了,她一点儿都不想回家,怕触景生情,怕反复想起,那感觉格外孤单,好像连自己都不陪着自己了。

郑琏踏着鼓声匆匆地跑了进来,远远瞧见夏初便扬着手高声喊道:“头儿!找着了!找着了!”

夏初敛起四散的神思,对他招了下手,快步迎了过去。郑琏气喘吁吁,把手中的一个小瓷罐递给了夏初,有些兴奋地道:“就在月筱红屋里的那个斗柜抽屉里,一翻就翻着了,您看是不是这个?”

夏初瞧了一眼,瓷罐不太精致,红布包软木塞的盖子,上面清楚地写着“广济堂”三个字。她揪开盖子借着光瞧了瞧,里面褐色的药膏不太多,闻了闻就是一股中药味。

她又把盖子扣了起来:“酒呢,问了吗?”

“问了问了。”郑琏忙点头道,“但后厨的厨子说记不清楚,那天早起就出了事,谁还顾得上看这些零碎,但后厨确实是有酒,班主好喝两口。”

夏初听完便让郑琏先走了,自己拿着那瓶药想了一会儿,跑到府衙后院去找厨子养的那条狗,准备先试试到底有毒没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