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9/33页)

“但是在胡尚书任职兵部了之后,整个大明军队随做不到一派清明,但也可保证有功就赏,又罪必罚。”

“且看那俞大猷将军,如此各色之人,不懂谄媚,家境见绌,却可以任一地指挥使,镇守边疆重镇,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那与吾父有些龌蹉的戚将军,也可用兵辽东,给予信任,从不见被人背后打击。”

“在文官不懂装懂的对着大明军队指手画脚的时候,更是胡尚书这种知兵用兵之人,抗住了重重压力,让我等武将能够施展开手脚。”

“胡尚书是真正的做到了知人善用,放权用人的大才之人啊。”

“可是,陛下,这样受到将士爱戴,让将领折服的朝中忠臣,只需要区区一个构陷,手握权力的臣子的几句话,就可以从高位跌落,随意的扔进那暗不见天日的诏狱之中,承受那炼狱的苦楚。”

“末将的心里着实是不好受啊!”

“大概是末将愚笨,不懂国家与朝廷的决策。”

“朝廷撤下了胡尚书的所有的职位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的。末将一心为国,自然也不会为胡尚书复职置喙一句。”

“但是,末将可以尽一个部下,一个子侄,一个臣子应尽的责任。”

“末将可以替他说一句公道的话语,可以用末将所拥有的一切,去换胡宗宪的一个不死。”

“陛下,末将求您,胡尚书纵然有千错,但他的前段之功也足以抵消了。”

“陛下宽恕他,不但能获得胡总督的千恩万谢,也能让大明现存的各路将军们不再如此的战战兢兢啊。”

“因为末将询问过胡总督所定义的罪名,末将觉得,若是真以此问罪的话,那么大明军内一半以上的将领皆会惶惶不可终日了。”

“胡总督与前首辅严嵩的来往,胡尚书于军费的贪腐。”

“说到整个兵部,只要是有些头脑的人都会为之战栗。在严首辅在阁的期间,又有哪个将军不与严党人员有过往来呢?”

“末将惶恐,就连父亲在世的时候,也是与这严嵩老儿打过交道的啊。”

“陛下,难道说末将的父亲也会因此而被人诟病吗?”

“所以,求您,陛下求您!!饶恕了胡总督,让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安享晚年吧!”

说到这里的顾盛麟无语哽咽,而那个被他跪拜在当前的嘉帝却是勃然大怒。

“你敢威胁朕!顾盛麟!不要以为朕优渥与顾家就可以在朕的面前放肆,莫要丢掉你父顾总督的颜面!”

“不!陛下,臣从不曾也不敢威胁陛下啊。”

“臣只是说出诸多武人的惶恐罢了。”

“因为胡总督身上所有的罪名,都有着不得已,都有着情有可原,胡总督的每一条罪名,都不足以致死,臣只不过是尽一个感恩的子侄应该尽到的义务罢了。”

“陛下,与罪人严嵩有过瓜葛是罪过吗?不,那时候的臣工们哪一个不在严首辅的手下讨生活,虚与委蛇?”

“只要是能达到目的,完成抗倭大业,哪怕放低姿态,忍一时的荣辱,也是值得的。”

“而胡总督就是这样忍辱负重之人,他与严首辅的往来是整个抗倭前线每一个将领都心知肚明的事情啊。”

“这罪不至死。”

“那么贪污军饷七万两白银,胡总督犯了罪过了吗?”

“末将不知道,因为末将并不曾参与过搜查胡总督家族的过程,也不曾参于任何审理的过程。”

“末将不能随意的说话。”

“但是末将必须要让陛下知晓,臣现如今只不过是一个威海卫的千总,暂替的指挥使罢了。”

“但是末将在围剿海贼或是驻防巡逻的时候,那些举手投降或是行走私之事的海贼海商们,来贿赂末将的时候,一出手皆是以万两白银来计算的。”

“七万两很多吗?对于普通的人家来说,怕是一辈子都赚不到其中的零头,但是对于一方大员来说,七万两只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胡总督随随便便就能从海商的手中勒索到的财富,他为何偏要从那么明显,全天下的人都在盯着的军饷之中去盗用呢?”

“陛下!末将如何都想不通啊。”

“就算是胡总督盗用了,那么他以双倍,不三倍的家产来偿还朝廷,还买不回来一条命吗?”

“那那些镇守一方的地方官,那些文人朝臣们治理之下的州县,城镇的地方长官们,他们就真的清廉到一分不该拿的钱都不曾拿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