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太容易得到的财富,往往藏匿着阴谋(第6/13页)

“这真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啊!”孟荫南一下变得严肃起来。

“你看啊,15世纪巴黎大学的课程设置是:神学、医学、法科、文学;19世纪设置的课程是:化学、物理、电机、机械。”史荆飞娓娓道来,“不难看出,人们由最初的崇尚自然发展到崇尚科学。”

“是啊,是这样!”

“再看看我们中国,以前是村里没电话,大道尽坑洼,屋里点油灯,听戏找喇叭。现在基本是家家户户,坐在床上看电影,电脑炒股在农家。”史荆飞用筷子点点桌子,“可是我们的教育,除了英语稍为加强了些,还是语文、数学,还是分,分,分!而改革开放后的心理压力,个体与个体之间收入的悬殊,这些却没有人关注。所以我个人觉得,现在中国应该加强心理学、道德学、中国的发展史方面的教育。”

“我当局长时,提倡矿业界的后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我不当局长了,还是坚持我们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我们要传承好城市文明,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缔造城市繁荣,为后代留下一笔让他们引以自豪的遗产,一个适合人们居住的家园,而不是一部经济机器……”

背后,突然响起了一片掌声。

史荆飞诧异地回头,姚晓华、时俊等领导不知何时站在了大铁门外,将他和孟荫南的对话,听了个完完整整。

“老史,感谢你给我们上了这么结结实实的一堂课。”姚晓华的热情让史荆飞一时还无法适应,他站起来,木讷地看着他们:“你们,你们这是……”

“我们是请你出山的。”时俊也热情地走过来,“这段日子冷落你了。”

“出山,为什么?我的案子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来了,然后又莫名其妙地了结了?”史荆飞面无表情地坐了下来,“总得给我、给广大网民一个说法啊。这不是什么冷落的问题,也不是什么受委屈的问题,而是大是大非、大原则、大方向的问题,你们不给我说清楚,你们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待清楚,不在网上、各大媒介刊发出调查的经过、结果,我是不会不清不白跟你们走的。”

“史大局长好大的架子,我们远道而来,水也不给我们倒一杯,让我们站着听了你的一堂课不说,还发这么大通牢骚。”姚晓华一示意,司机很快从车内搬出来一箱矿泉水。

史荆飞不好意思了,站起来给每人打开一瓶矿泉水,还是振振有词地道:“不管你们是代表个人而来,还是代表组织而来,我都深表感谢。不过这丑话还是得说在前头,我既然是背着众人鄙视、非议的目光而来的,如今不见相关的文件,不见真实的调查报道,我是不会走的。”

“看看,看看这个史局长,就认死理。”姚晓华侧着身子,对时俊打着哈哈,“多少人犯了点事,为保外就医,打破脑袋地找我,我都不想见。现在我亲自接人来了,反倒还是我赖着他似的。老时,你来评评这理,你来评评。”

史荆飞依旧虎着脸:“问题是直到现在我还没弄明白,我到底是犯了哪门子事?现在又是以怎样的身份出去?被洗清了的清廉局长,还是戴罪立功的史荆飞?”

左右为难的时俊一听到这儿,突然击掌道:“你说对了,你现在是戴罪立功的史局。”

史荆飞愣了,他站了起来,“告诉你们,我史荆飞就是老死在这儿,也不会不清不白地出去!”

“你老死在这儿没什么了不起,你本来就是被亿万网民指责的不清不白之人,你不是需要媒介报道调查结果吗?很简单,史局长畏罪自杀!”时俊拍了拍桌子,眼里的泪奔涌而出,“问题是你现在不能死,我们现在不能还你清白或是定你的罪,因为等你洗清了自己的时候,或是法院判了你的罪的时候,矿井下的近50个矿工就要死于非命了!”

“什么?矿难?”史荆飞一愣,“哪儿?”

“还有哪儿?文柳!”时俊焦灼的眼神刺伤了史荆飞,他沉痛地说道,“距矿难事发到今天整整一天一夜了,外面的火扑灭了,内燃的暗火又会重新酝酿成新的火灾。老史,说真的,你的问题我们一时半会儿还无法查清,更无法给你清清白白的交待!”时俊紧紧拥抱了他一下,就像拥抱马上要上战场的战友一样,“老史,在矿业界你本身就是屹立在那儿的一座山,在媒介上发表那些‘将个人荣辱置一边,矿难面前勇在前’,反倒画蛇添足了,是不是?”

“看,我们也来了个特事特办,你目前还是以安监局局长、文柳矿灾小组组长的名义……”

“哎呀,说这些干什么呀?快,快走啊!”史荆飞“腾”地站起来,“矿难来临,你们为什么不早说?耽搁一天一夜意味着什么?耽搁一时一分一秒,就意味着牺牲,矿难是比战场更残酷的战斗,你们知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