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姐妹秀”(第7/11页)

就这样,许少峰进了门,张明华出了门。

张明华是要到政府去。

刚才,他接到了常务副市长钟学文的电话,说让他过来一趟,他放下了手中的事就屁颠颠地赶了去。

张明华早就明白了这样一个官场经验,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没有政治靠山,光凭自己的单打独斗是远远不行的。要想活得明白,他就必须在高层权力中心寻找他的政治靠山。当然,这里面就存在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想把他当你的靠山,他未必愿意做你的靠山,这其中的缘分是绝对不能忽视的。他知道,他能当了副局长,钟学文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这么说,没有钟学文,就没有他张明华的今天,张明华自然不会忘记报答钟学文,两人的感情也就在这种利益交换中日渐深厚。

他与钟学文的多次交往中能感觉到,钟学文对许少峰早就不太感兴趣了,火灾事故正好是个契机,钟学文想借此机会拿掉许少峰,让他取而代之。他当然非常高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有了钟学文的暗示,他才有胆量几次跳出来与许少峰公开叫板。没想到最后的结果却大大出人意料,到头来他不但没有扳倒许少峰,反而却遭到许少峰的暗中报复与排挤,这使他感到非常郁闷。政治斗争就是这样,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而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又决定了它蕴含了不可预知的风险性,对形势的错误估计在所难免,这也怨不得谁。

没想到就在他节节败退的时候,他的夫人冯海兰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使他又一次产生了柳暗花明的感觉。经过夫妻俩的精心策划和准备,昨天晚上,他们俩带着丰厚的礼物敲开了钟学文的家门,没料钟学文不在家,他们只好与李梅花闲聊了一阵就回来了。现在,钟学文打电话让他过去一趟,肯定是知道了昨晚他到他家去过,也肯定看过了匿名信。

张明华这样想着,就上了市政府办公大楼,又敲开了常务副市长的办公室。

钟学文向他招了招手,热情地说:“来来来,明华,坐。”

他一看钟学文对他这么热情,心想他一定是知道了他昨晚去过他家,就心安理得地坐了下来。习惯性地掏出烟,刚要抽,突然想起钟学文不抽烟,又把烟装进了口袋中。

钟学文与他闲说了几句工作上的话,就把话题转到了许少峰的事情上来。

钟学文说:“明华,最近我收到了一封举报信,反映许少峰在外面包养情妇之事,听说市委有关部门也收到了这样的信。我叫你来就是想了解一下,信上反映的这些情况是不是属实?群众对许少峰同志的个人生活作风方面有什么反映?”

张明华心里一喜,就趁机说:“他这个人做事比较诡秘,很少给人留下把柄。他是不是包养情妇我不好确定,我只是风言风语听人说过,他好像与一个姓陈的女人有来往,那个女人很年轻很漂亮,别的我就不知道了。看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能瞒过组织,却瞒不过群众。”

钟学文一听,心里不觉暗喜,上次为工程的事,许少峰在他面前玩了太极八卦之后,他就想着找个机会拿掉他。既然你不为我所用,我就放个我能用的人。他正在为这个事儿伤脑筋的时候,没想到他的案头上出现了一封有关许少峰的匿名信,这无疑是瞌睡遇到了枕头,成了拿掉他的有力说辞,就说:“市委最近可能要对各部局的班子做一次调整,对于你提出的调动要求我再三考虑过,如果现在调只能是平调,调到别的单位你还是副局长。明华呀,我在想,许少峰包养情妇的事儿要是真的,那他的局长也算当到头了,如果局长这个位子空出来了,我就想办法给你争取争取。”

张明华听着,两眼顿时光亮了起来。他明显地感到了钟学文的倾向性,也感觉到了他对他的暗示。取代许少峰当上局长,何尝不是他的梦想?他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高兴地说:“谢谢钟市长对我的关心,我能有今天,全仗你的栽培和提携,如果真的有这种可能,希望市长帮一帮,我张明华今生今世不会忘记你的大恩大德,将会一辈子感激不尽。”

钟学文想,如果真的能拿掉许少峰让张明华当局长那自然是一件好事,这样既还了张明华一个人情,还可以不费任何周折拿到那项工程。于是,就呵呵一笑说:“明华呀,感激不感激的话就不说了,你是我一手提起来的干部,如果有这种可能,我不用你还能用谁?现在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举报信中所反映的许少峰的问题是不是事实,要是事实,问题就好办了。也只有拿掉他,你才有机会。”

张明华说:“市长,任何事都是无风不起浪,他没有情妇,别人也不会假造一个情妇给他,只要纪委顺藤摸瓜地查下去,肯定会查清楚他们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