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发配青林山当“田坎干部” 捉强盗(第7/8页)

看了校园,侯卫东对铁柄生多了一些佩服,说话间更是客气。

教师宿舍就在校园后面,是一排平房。平房与校舍一样,很陈旧,屋后传来一片锅铲相碰撞的声音,不时传出笑声和各式香味。

铁柄生介绍道:“这栋平房是教师宿舍,是70年代的房子了。由于没有厨房,学校在平房后面给老师们搭了一道棚子,作为公共厨房。为了解决燃料,学校弄了一个蜂窝煤厂,为老师提供蜂窝煤。老场镇也都是用校办厂的蜂窝煤。”

铁柄生领着侯卫东来到后门处,只见后门外有一溜大棚子,就是自行车棚常用的棚子。每一家人后面都有一个硕大的蜂窝煤炉子,是放三个蜂窝煤的那种,火力颇猛。七八家人,各种香味就在大棚子里飘来荡去。

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老师开玩笑道:“铁校长,难怪今天煮鱼,有客人?”他这么一说,所有正在炒菜做饭的老师都伸过头来看侯卫东。铁柄生大声地介绍:“这是分到政府的正牌大学生,侯卫东,沙州学院法政系的。今天上午捉到的那一个棒儿客,是被侯大学最先抓住的。”

上青林和下青林就靠着这一条小道连接,棒儿客在小道上猖獗,极大地影响了老师们的出行。他们大多数知道今天早上抓到了一个棒儿客,听说是眼前这个大学生抓住的,都充满了好奇。

一个三十多岁的女教师是自来熟,笑着道:“侯卫东,有没有女朋友?如果没有,就让铁校长给你介绍一个,我们青林小学还有好几个漂亮女老师。”

铁柄生一挥手,道:“没有正经,去、去、去。”女教师道:“人生大事是最正经不过的事情,铁校长的说法有问题,若这个事情都不正经,人类就要灭亡了。”她这个话题,顿时引起了老师们的兴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侯卫东弄得颇不好意思。

随着铁柄生进了屋,陈大姐已经端了一盆鱼上来,道:“你这人,吃顿饭还要提瓶酒,真是太客气了。”

看着丰盛的午餐,侯卫东心道:“铁校长无缘无故地为什么要请我吃饭?”

铁柄生就将益杨大曲打开,他比陈大姐放得开,道:“今天就喝侯卫东带来的酒,吃下青林花鲢鱼,品上青林的野猪肉。人生滋味,也就差不多了。”

这种说话方式,侯卫东很是熟悉,这是沙州学院的教授们常发的感慨。侯卫东心道:“这铁柄生将青林小学弄得如花园一样,品味不凡,在这青林山上也算得上与众不同。”

铁柄生闭着眼睛喝了一口酒,道:“益杨酒,当数吴滩老镇的原度酒最好。若论到茶叶,就要数青林山上的茶叶最好。等到明年春季,我带你到望云峰去采些野茶。我亲自来炒,味道比龙井、铁观音只好不差。”

侯卫东真心赞道:“青林小学绿树成荫,就算是益杨县的一小也赶不上。”

铁柄生仰头喝了一杯,道:“其实也没有花多少钱,桂花树是青林山特产,到处都是。当年建校的时候,许多村民都送来了桂花树,这全校的绿化没有花一分钱。现在青林山上的绿化,莫说益杨县的小学,就是全沙州市也是数一数二的。只是上青林山交通不便,没有谁愿意到山上来教书,来了的也不安心,一心想走,如今留下来的都是上青林乡的本土子弟。”

说到这,铁柄生叹息一声:“我家丫头成绩还不错,考上了全县最好的益杨一中,可是她的英语不行。数理化我都可以辅导,唯有这英语,我一点办法也没有,这青林的老师没有一个把ABC读得清楚。”

侯卫东一下就明白了铁柄生请他吃饭的原因,他对铁柄生极有好感,主动道:“我的英语成绩还不错。若铁校长不嫌弃,我暑假期间给你女儿补习英语。”

铁柄生见侯卫东很快就领会了自己的意图,还主动地说了出来,感激道:“那太谢谢侯老师了。我和孩子妈这一辈子就差不多了,唯一希望就在瑞青这孩子,瑞青一定要走出大山,不要在这穷窝窝受苦。”

陈大姐在一旁道:“侯兄弟,你白天上班,补课就只有安排在晚上。每天晚上你到家里来吃晚饭,吃完晚饭就开始补课,你看好不好?”

侯卫东摆了摆手,道:“还吃什么晚饭,若没有事情耽误,晚上7点到8点钟,我过来给铁瑞青补习。另外,学英语要有工具,一是英汉词典;二是录音机。这是必备品,山上没有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必须多听、多读才行,这是学习英语的最好办法。”

铁柄生安排道:“孩子妈,听到没有,明天你就到益杨县城去一趟,把英汉大词典和录音机买回来。”

侯卫东道:“英语带子只需要买几盘与教材同步的磁带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