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关于爱(第3/5页)

家庭就是一起吃饭

被爱

互相关怀

只有用心灵才能体会

经历过的悲欢离合,都带来难以割舍的情绪,我在不断寻找原因的过程中,终于有了一些感悟。

就是因为共同面对了生命中的风风雨雨、起起落落,我们才成为了一家人,才有机会在一起吃饭。如果你这么去考虑,一定会和我一样,能够拥有生命中真正意义上的家人。

如何看待朋友

○ 先生与各种各样的人打过交道,您如何看待朋友?

我见过不少人,可事实上,我的朋友并不算多。

虽然这一生中,我与不少人有过多次沟通交流,我也将这些相遇视为人生中的珍宝,但说起真正的朋友,我有的并不多。而且,老实说,我并不认为朋友多是好事情。

其实,生命中有一个真正的朋友已经足够。

很多人感觉自己朋友少,所以生活得寂寞无趣,但我认为这和朋友多寡无关,重要的是他们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因而内心孤独。

那么,怎样才算是真正的朋友呢?

对我来说,真正的朋友是祝愿我一切都好的人。

能为他人祝愿,说明他挂记着对方,把对方当作自己一样去关爱。

无论彼此境遇如何变化,即使多年未见、即使多年没有联络,但依然会把你的事情当作他自己的事情,对你忍受的痛苦感同身受,为你真心祝愿。如果有这样的朋友,不管遭遇怎样的人生,你心里也会觉得有力量。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你内心的感觉。如果遇到一个人,你心里觉得这个人会成为真正的朋友,那么相信这种感觉。

除此之外,还要与那个感觉会成为朋友的人花时间在一起,比如一起散步、聊天,时间长了,不知不觉你们之间就像是架起了一座桥梁,彼此受邀请进入了对方的生活舞台。

在那个舞台上,有时需要一起面对生命中的挑战,有时一起经历生命中里程碑式的事件。“度尽劫波兄弟在”,成为真正的朋友,我们需要有共同的经历,在面对人生困境时彼此扶助。

婚姻中的两个人也是如此,一起经历过生活跌宕起伏的两个人,会更加真心陪伴,真诚共度一生。

医生如何向患者传递关爱

○ 先生是怎样向患者传达爱的?

发自内心站在患者角度考虑。

“医学是一门不确定的科学和可能性的艺术”。

这是威廉·奥斯勒[3] 说过的一句话。作为医生,我把这句话奉为一生的信仰。

古代医学几乎还谈不上是科学,那时候医生的主要工作是从心理层面安慰患者,尽力减轻疾病带给他们的痛苦。如何更好地安慰病人,这种技巧与音乐和绘画技艺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我们很容易理解“古代医学是一门艺术”的说法,我也非常认同这句话的含义。

音乐也好,绘画也罢,其中蕴含的技艺需要长时间持续努力才能获得提升,娴熟的艺术技巧令人感叹,音乐和绘画等艺术形式也体现了人类的情感,不管是善良、悲伤还是爱,都会深深感染听到或看到这些艺术作品的人。医疗与此类似,虽然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但医学正如其他科学一样,并非无所不能,现代医疗面对很多疾病依然束手无策,无法将患者从疾病、伤痛中彻底解放出来。

对待尚无法治愈的病人,就应该把医学当作艺术,这样即使遇到医疗科学无法解决的疾病,仍然可以让病人不放弃希望。

医生应当发自内心地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诊时做到面带微笑、讲话时能够语调温柔,握住并轻拍病人的手,认真听他们倾诉,并一直对患者保持这样的态度和做法。

我已经无数次地看到,医生只要能这样对待患者,就能大大减轻他们的疼痛和愁苦。

宫泽贤治在他的童话作品《大提琴手高修》中也讲述了这个道理。高修用大提琴的琴声治愈了田鼠的腹痛,所以附近的动物们肚子一疼,就会跑到高修家的地板下面,竖起耳朵倾听高修拉大提琴。而本来找不到拉琴感觉的高修也从田鼠、小狸猫、布谷鸟等小动物身上学到了更为精妙的大提琴演奏技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医生和患者其实可以融为一体,医生可以给病人带来健康,而医患间良好的互动可以提高医生的医术。

宫泽贤治这段关于医疗行为的描写给了我巨大的启发。

音乐、绘画与出色的文学作品一样,可以鼓舞人心,而医疗作为一种艺术,也应该有能力去鼓舞人心。

我行医的五十多年都奉献给了圣路加国际医院[4] 。鲁道夫·博灵·泰斯勒创建该医院时提出这样的理念:“圣路加国际医院不是治疗疾病的场所,而是用爱疗愈患者痛苦的所在。”我一生谨记并珍藏这句话,坚持不懈地将这个理念贯彻落实到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