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出价不高,也能成交 (第3/20页)

徐书办见李万堂同意,又道:“湘军号称二十万,据说是吃三成空饷。但空饷也是饷,还是得按二十万的人头儿算,那就是……”

“三万万两银子。”李万堂说出来的时候也不自觉地一皱眉,这笔钱实在太大,就连“李半城”此生也是头一次说出如此巨大的数目。

徐书办笑道:“此外还有修建大营的用工,战事过后维持地方的支出,抓了那么多的长毛俘虏,养这些人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这些还都没算呢。”

李万堂微微捻髯,沉思良久毅然道:“好,咱们先假定通扯一个大数,就算四万万两白银好了。办报销的部费怎么算?”

这就是李万堂此行的真正目的,来为湘军的报销打前站,要以自己在京城官场的人脉关系,替湘军讨价还价,务必要把一笔部费压到最低。

何谓“部费”?就是虽然没有明文规例,但是历代相沿,到部里办事给经手官吏的好处。开国二百余年,从上到下人人皆难逃贪腐,而且办什么事花多少银子均有“明码实价”,每一件公事都要交部费才办得下来

从来朝廷出兵,无论是与敌国相争,还是平叛剿匪,打完了仗,都要办报销。花的每一笔钱都要向户部报账,查下来这笔钱确实该花,而且确实花到了正地方,并无贪污挪用之弊,户部才认可。这样一笔笔查下来全无问题,造册进呈御览,皇帝用玺,这场仗才算是功德圆满。

从前打仗是天子开国库,以户部存银为军费,可是打长毛时国库已然不堪重负,只能命各省督抚自行筹集军资,朝廷再命安靖的省份予以协助,这也就是方才徐书办所说的“厘金、捐输、协饷”这三大来源。

钱不是朝廷给的,而且平灭长毛一役用了十年之久,这是当初谁都没有想到的,早先花用之处,根本没有细账,如今却要一笔笔细查,可谓是漏洞百出。但是不要紧,只要肯缴纳美其名曰的“部费”,那么即便没有细账,这笔天大的军费报销还是能办下来。这就是户部书吏的本事了,“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可以凭空伪造出满满一

架子的账册,任谁看都看不出毛病。当然,所谓上下打点,整个户部的人都要利益均沾,才能保证不会有人把事情捅出去,这也就是这笔好处费称之为“部费”的由来。这笔部费,通常来说,有一定之规,但也不是不可以讨价还价,个中巧妙,就要看个人的手腕了。

徐书办心想,以自己的身份地位要代表户部谈此大事当然不够格,可是居中参议,将来自有好处,那就不妨把事情扯得大一些,好处当然也随之多些。

“慢,慢。我方才说的还只是湘军一路,还有李鸿章李大人的淮军、左宗棠左大人的楚军,还有各地的团练……这些又有几十万呢,将来都得办报销啊。”

李万堂知道他的用意,不置可否地点点头,却不接茬:“我只管湘军,至于淮军、楚军,自然还有人来谈。”话虽如此,底子打下了,别人自然相沿成事。

徐书办也很精明,立时不再多说,沿着李万堂的题目道:“按例,部费该是半成,四万万两银子的半成就是两千万。”

两千万!李万堂暗暗心惊,国库里没这么多银子,户部的胥吏却打算一分而空,真是应了那句“大官不要钱,不如去种田,小官不要钱,儿女无姻缘。”

他正在暗自皱眉,不想徐书办还有话说:“李大哥,我说两千万是过去的价儿。如今仗打了十年之久,各地的‘冰敬’‘炭敬’少了一大半,‘穷京官、穷京官’,如今真的是穷得叮当响,赊账、当东西是家常便饭,谁瞅着这笔银子不眼红,都想从中分肥。”

徐书办没说假话,按旧例,办报销是户部的差使,其他各部偶有协助,不过是沾些油水罢了。可是穷了十年,这么一大笔银子户部想独吞,当然惹来众家不满,后来各部书办私下里集体商议,决定户部的部费还按以往老例,但是其余各部都要“戴帽子”。

“户部管银子,要说收办事的部费还有情可原,其余各部凭什么‘戴帽子’,又是如何说法?”这可就连李万堂都茫然不解了。

“说破不值钱。比如说礼部管‘追恤’,兵部管‘武库’,吏部管‘考功’,工部管‘建营’,刑部更好了,各地官兵都有骚扰百姓的事,这都归刑部管呀。”

“除了兵部和工部沾点边,其他的跟报销何干?”李万堂皱眉道。

“当然是把这些事整个打包都计入部费,不然怎么收这笔钱呢?不过是借着报销的由头来发一笔横财罢了。”

“到底想要多少呢?”

徐书办伸出一根手指:“一成!”

一成就是四千万两银子,这就是各部商议的最后结果。出了这笔钱,湘军的这件大功才算是光鲜亮丽,毫无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