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为官府出力就是给自己搭桥铺路 (第15/15页)
“这……”
“因为他露富于朱元璋,遭了忌,这和西晋石崇因绿珠而夷族是一个道理。历朝历代屡见不鲜。记着,商人再有钱也不能在官府面前显富,不然好心花了银子到头来却是自掘坟墓。”古平原一脸的严肃。
彭海碗深吸了一口气,越来越佩服这位年轻东家,遇事真是深思熟虑。
“眼下打饥民主意的商人不少。有个陈大户,据说在广东囤粮,手里至少有十万石的粮食。可是人家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据说放出话来了,只要有人能出到十八两一石,他就立刻将粮食装船启运。”彭掌柜道。
古平原一听就气不打一处来:“这不是喝人血吗!别说这个价太高,就算有钱,也不能和这种人做生意,否则其他商人有样学样,坏了市面不说,把商人的德行都带坏了。”
“彭掌柜,你是坐地户,江南一带你最熟悉,难道就真的没有人有办法弄到这三十万石粮食。”常玉儿柔声与彭海碗商量着。
“这……”彭海碗背着手在屋里转了十几圈,忽然回头喜道,“有一条路子,或许能行。东家一定听过漕帮吧?”
漕帮虽然是运河帮,可也是天下第一大帮会,从南到北自不必说,就是东海到西藏,在外跑生计的人,没听过漕帮的也很少。
“漕帮在运河上运粮已经上百年了,这粮食里的花样,没人比他们更熟悉。据我所知,一条运河从杭州到北通州,沿途大大小小的粮店,几乎都有漕帮的势力在其中,至于说粮食怎么来的,那就不可说了。总之别看江南嗷嗷待哺,漕帮那儿一定有粮,沿着运河扫漕帮的仓底,说不定就能凑足这三十万石。”
“这倒真是条来路。”古平原凝神思索,“我听说漕帮有一百二十八帮半,每一帮都各有地盘,这要是沿着运河一家家去游说,只怕几年都未必成功。所以当然要去找龙头老大,也就是漕帮的现任帮主。此人姓江名泰,出身江淮泗头帮,常年住在镇江老宅。他为人很讲义气,在帮中甚有威望,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丈夫要去和漕帮打交道,常玉儿当然关心。
“我听说这几年江泰老病侵身,无力约束手下,再加上生逢乱世,有些地方的漕帮比起水匪来也好不到哪儿去。”说着,彭海碗举了几个血淋淋的例子,听得古平原夫妇暗暗心惊。
“既然别无他法,那只有去找这位江帮主了。可是他既然无力约束手下,关系到一百二十八帮半的事情,去找他岂不也是缘木求鱼。”
“不相干,我说的那些胡作非为的,都是小角色,真正帮中大佬是不敢违背家规不听号令的。”
古平原心中一动,笑着问道:“彭掌柜,你是不是在帮?”
“我?”彭海碗笑了笑,“我又不是乾隆,哪里会有人拉我入帮。只不过做生意时难免遇到漕帮中人,不想听也听了些。乱传漕帮中的事很犯忌讳,多言贾祸,还是少提为妙。”
“乾隆爷入过漕帮?”常玉儿大张着眼睛,这倒真是新鲜事儿。“闲话,闲话。”彭海碗摆摆手,显见得是不愿就这个题目说下去,转了个话题道,“东家,三十万石粮食可是天大的事儿,要想说动江泰帮这个忙,那可不简单。你晚走两天,我出去帮你办一份好礼。”
“好,正巧我也要去办一件事,咱们两不耽误。”
这件事来时路上古平原就向常玉儿提过,常玉儿跟着点了点头,想到方才听到的漕帮为非作歹的事情,随即又惋惜道:“早知道你要去漕帮,让我大哥跟着你一道去。”
彭海碗问明了刘黑塔其人,笑道:“江泰住的地方是自家私宅,也是粮船公所,漕帮子弟何止百人,都是练家子,贵兄长一个人难不成还想进去打一架。再说了,漕帮可不是野鸡帮会,东家送礼上门,他们应该会以礼相待,就算买卖不成,也不至于有什么危险。”
他又问古平原:“东家,方才我就想问,这曾总督派你去买粮,那派京商李万堂去做什么?”
这一问,古平原脸上的表情顿时难以捉摸,像是庆幸又夹着几分无奈:“那件事啊,恐怕比买三十万石粮食还要难上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