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万茶大会的重重迷雾 (第3/15页)
就这样一个多月无人问津,客人来问过好几回,后来自己有些气馁,主动降到六万。就在降价后的第三天,有个陕北的古玩客到当铺里来逛,一眼就看上了那幅小帖,再看到焦秉贞的一套字画时更是眼前一亮,说是有个藏画的名士,专集这位焦画师的真迹,肯出大价钱。没几天果然陪了个名士派头十足的土佬来了,一张嘴就给了五万两银子。
杨大朝奉知道碰上了冤大头,不肯轻易放过,便说这几样字画是寄卖的,客人要八万两白银。后来那名士又来了几趟,磨来磨去,磨到六万五千两成交。
几位朝奉都是满心欢喜,除了佣金之外,多出的这五千两银子,全都归了自家,年底分红肯定是一大笔钱。
那名士坦言身上的银子不够,要去找朋友凑,先交了一千两的定金,要当铺立个字据,讲明若是十日之内不来取货,那么定金归柜上,如果等不到十天便卖了旁人,那么要倒赔他六万五千两银子。大朝奉觉得这么做是万无一失,便答应了下来。
又过了几日,有一天晚上店里已经打烊了,那浙江的候补官可又来了,一到店就风风火火地,说是家人汇了钱来,吏部已经打点好了,不过不在北京供职,而是要回浙江接个盐政上的肥差,所以要把那箱字画取走。
当铺里的人当然要劝他再等等,因为东西已经定出去了,等几日就可拿到银子。结果那候补官发了脾气,喝骂着说:“混账东西,官面上的事你懂吗?爷晚到几日,差事就被别人抢了,一年二十几万的出息呢,你赔我不成?”
好说歹说不行,非要取东西,要么就要银子,而且因为急着要走,又降了一笔,五万五千两就肯把这箱字画卖了。差价一万两,再加上佣金,里外一算,这笔利可不小,几个朝奉一商量,杨大朝奉做了主,干脆用账上公中的钱把银子先垫给他,等那名士来取货,自家便可稳赚一万多两银子。
古平原听到这儿,已是不住摇头,插口道:“不用问,那名士自然是黄鹤一去渺无踪了。”
客栈掌柜叹道:“一千两的定金再加上八千两的那箱字画虽在手里,无奈赔了四万多两银子,事情传扬出去又坏了当铺的名声。这当铺的东家岂肯善罢甘休,不但咬定了要朝奉再加上伙计们通赔,而且全都辞退。方才你们看见的那些打手,就是当铺东家派来撵人的。东家撵犯了错的伙计,自然是没人敢管了。”
古平原这才明白,想了想那东家做的也不算错,只是不该纵凶打人。
“京城龙蛇混杂,这么恶刻的骗术也不知是谁想出来的……”郝师爷办了那么久的刑名,什么案子没见过,此刻也听得目瞪口呆。
“不是骗术。”旁人或吃惊、或愤慨,只有古平原动也不动,思索着说了一句话。
刘黑塔横眉立目:“这还不叫骗?把人都坑死了!”
“那也不是骗。”古平原慢慢摇了摇头,“郝兄,所谓骗术,当然可以依大清律报官抓人,对不对?”
“是啊。”郝师爷不解其意地说。
“那么,倘若说这是骗术,请问当铺应该去告谁?”古平原将这件事从头至尾想了一遍,已经全盘了然。
“告那个候补官啊。”郝师爷道。
“人家请你当铺帮忙寄卖,给付了佣金,又是当铺心甘情愿地留下东西垫付货款,这有什么错?”
刘黑塔插嘴:“那、那抓那个名士。”
“那就更可笑了。人家来买东西,付定银,银子不凑手,情愿不要那定钱,说起来是人家吃了亏,凭什么抓他?”
“这……”在场众人面面相觑,这才发觉转了一圈,居然真的是无人可告。
“所以这不是骗术,是生意!是利用当铺中人的贪心做了一笔生意。虽然是邪路子,但从生意经上讲还真挑不出什么错?”
“这也叫生意吗?”刘黑塔晃着大脑袋难以置信。
古平原淡淡一笑:“这就是京城,在这儿做买卖,真是要一百二十个当心,否则一不留神,哭都找不着坟头。”
郝师爷也听得半张着嘴,此时才想起来问:“那这‘生意’如何防呢?”
“很难,从收定银,立字据那一刻起,当铺就注定了要受损失。”
“若是不给那‘候补官’银子,只将东西还给他……”
“那等日子一到,不,不必到日子,第二天那名士就会来取货,到时候你无货可付,字据在那里,就要硬赔给人家六万五千两银子,比现在的损失还要大。”
“要是把那张与名士立好的字据拿出来,说明货已经卖出去了,这样不就好了。”老掌柜也插了一句。
“这样当然好,可是您别忘了,这里面有一万两的差价,当铺贪心,自然不肯明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