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回老家(第7/7页)

康家目前虽遇上麻烦,但这是暂时的,熬过这段日子慢慢就好了,谁都不能没有信心。”

康世泰说了这一番话,额头上有了汗。蓝姨见桌上一时没有声音,刚好汤圆端上来,立刻笑盈盈招呼大家吃汤圆。继业首先伸出筷子高叫:“我要两个!”继书也跟着叫:“我也要!”

很好的汤圆,有韭芽肉泥的、荠菜咸肉丁的、青菜肉馅的、芝麻糖的、杏仁桂花糖的,个头有大有小,大的一碗两只,小的十只一碗。大人才吃了一半,小孩子就耐不住了,推开碗筷,拖着大人到外面放焰火,看鳌山,玩灯。街上到处是灯,到处是游人,灯光人影,亮晃晃的。

康世泰是在正月十八落灯这天由守诚护送着离开扬州的。

蓝姨虽放心不下老爷,但没有随行。扬州需要她,康家大院的一本账全在她肚里,需要她打理。歙县有安静瓶在,安静瓶尽管宽宏仁义,但蓝姨毕竟名不正,言不顺,不去为宜。

随康世泰回老家的是舒媛。康世泰考虑再三,觉得还是带着她好。混账的房小亭弃家而逃,媛媛落了孤单,把她留在扬州,她会永远罩在过去的阴影里。老家山明水秀,对她肯定有好处。安静瓶菩萨一般的心性,待她会比亲女儿还好。

大车两边围满了送行的人。当车轮咯吱咯吱启动时,大门里喳啦啦一片脚步响,花大叔急扯大步扬手扎脚奔出来,“呀呀呀”一派怪叫,手势与哑语虽不能让人全懂,但几乎所有在场的人都不难看出,他想护送老爷回家。

康世泰将脸别开去。四十年前,他正是由花大叔护侍着来到扬州城闯荡的。

康世泰低声吩咐身边男仆,将花大叔拉回去。

大车的轮子在东圈门大街上轰隆隆滚起。灿烂的阳光里,街两边站满了送行的人。

车队渐渐远离康府的高门楼。

车厢里,舒媛伏在扶手上嘤嘤哭泣

从扬州到歙县一千多里,一路上先是船,接着是车,颠簸了数日。

终于进入老家的地域。灰黄的土路弯弯曲曲在山间盘旋,林子里的鸟雀不时停住啼鸣,转头晃脑往官道上两辆大车张望。

安静瓶对老爷回来并不感到诧异。冥冥之中她一直有一种预感,扬州那个家要败,至于什么时候,她说不清楚,但一定会在早晚之间。可身为妻子,尤其是孩子们的母亲,她不愿意,更不忍心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最好永远永远不要看到。为此,她在菩萨面前不止一次默默祈祷,请求看在她长期吃斋念佛、积德行善的份儿上,饶恕他们,放他们一码,就让他们平平安安过日子吧,如果非有什么惩罚不可,就让这惩罚统统降到她的头上。可自从两个月前守诚将几只箱笼运回老家那一天起,安静瓶就已明白,一切该来的已经来了,而且势不可当,让她惊诧的只是,为什么来得这么快?

安静瓶早早地从家里出来迎候丈夫。清和明亮的山光水色里,安静瓶布衣布鞋,素素净净,头上没戴任何首饰,脸上从容淡静,看上去比在扬州时更显得祥和。

康世泰一路撑持下来,耗去精气神若干,此刻进入故乡土地,看到那些山,那些水,那些草,那些树,突然变得娇弱无比,连车子都下不来了,守诚与家仆小心翼翼将他抬下。

安静瓶早将房间收拾好了。床还是当年睡过的老床,但被子新崭崭的,被面被里都是细细的棉布,柔软,洁净,干蓬蓬,带着太阳的清香。

阳春三月的一天,康世泰坐在院里晒太阳。很好的阳光,天空一碧万里,远处的青山在院墙顶上露出清晰的轮廓,如一道新画出的深长的黛眉,院里的泡桐开花了,一嘟噜一嘟噜,紫英英的。泡桐下扎着一架秋千,芝芝一边含笑地朝父亲这边望,一边轻快地将坐在秋千板上的元元往空中推送。

院门外一阵杂沓的脚步声,几个粗衣跣足的乡人拥进。一脸的惶怵,一脸的恭敬,一脸的痛惜,急乎乎拥到康世泰的椅边,腰弓下,目光迟钝温热。接着,前面两人扑通跪下,后面的跟着也往下跪,纷纷给老爷磕头请安:

“老爷,我们给你老磕头了。”

“老爷这些年发大财了,竟还记挂得咱们穷乡亲,了不得呀。”

“我家老小这一春的嚼食,都靠老爷家的救济,我这给老爷磕头了。”

“去年蝗灾,老爷家设的粥场,救了多少人命呀。”

“老爷菩萨心肠,太太更是活菩萨呀。”

“天爷,你可要保佑我们老爷安好呀。”

康世泰伸手摸索着椅边的御赐龙头拐,龙头拐“叭”地倒地,骨碌碌滚到一边。

康世泰两眼盯着面前的这一张张拙朴灰暗的脸,心里一阵阵发热,眼睛湿润润透出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