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遇见智能时代的你(第3/8页)

现在的玩家在游戏里形容对手水平差时,往往会说“打你就像打电脑一样”。但这个比喻在未来恐怕会变成一种称赞——谷歌已经开始训练人工智能操作《星际争霸2》,并确认将会挑战职业电竞选手。在游戏中人工智能也将受到与人类相似的条件限制,玩起游戏来会“更像人类玩家”,甚至会让人类分不清屏幕另一边究竟是真人还是人工智能。

成熟的人工智能会向沉迷于游戏的你发出提醒:过度缺乏运动,健康指标又下降了。智能时代的新生活不该仅仅是盯着屏幕,人工智能也不应该将用户完全留在家中。在未来出行中,人们只需要带上一部手机,就可以有人工智能相伴。人工智能将会让喜爱旅行的人更加尽兴,让原本对旅行兴趣寥寥的人体会到新的乐趣。

让度秘来完成订票、订房,为你规划好路线,这些只是形而下的事情。在精神层面上,人工智能也会改写“旅行的意义”。

机器甚至是可以解风月的。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正在开发的AR(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手机向你诉说这朵花儿的花语,那只鸟儿的名字;挖掘这方山川的传说,诠释那方古人的隽语。面对转瞬即逝的美景,它可以帮你捕捉最清晰的日落时分,稍纵即逝的惊涛骇浪。结合地图工具,还可以在你到达的每个地点,推送他人的攻略和心得体会。

无所不在的人工智能翻译官让你拥有与外国人对话的能力。当彼此用陌生的语言交谈时,人工智能仿佛就在一旁耳语。

不仅连通陌生的语言,还能连通光明与黑暗。植入手机或者可穿戴设备的助残机器人,可以利用视觉和语音技术帮助盲人识别纸币的面值和真假,提示周围的环境。我们已经可以构想未来的机器导盲犬。

甚至我们可以畅想“下一代地图计划”,用无人机配合传统方式采集更立体的地图信息,利用3D重建技术全方位还原真实世界。AR导航将让你如同拥有“透视眼”,下一站无论是商店、机场、医院,都变得一览无余。图像识别技术使地图信息每时每刻都在更新,在你迈出每一步前都已预知前方道路和场景。虚拟现实使得人类不仅可以穿透语言的障碍和光线的阻挡,还可以像《黑客帝国》一样穿行于梦境和现实。

当下的人工智能服务还远称不上完美,但大目标无可争议,只是到达的道路个个不同。要享有未来的生活主动权,就要有这些方面的准备。有人担心未来社会人工智能的福利只属于少数具备知识的人,但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分享智能社会的红利和便利。

别输在人工智能起跑线上

2016年4月,中国作家郝景芳凭借科幻小说《北京折叠》获得雨果奖,这也是继刘慈欣的《三体》后,中国人再次摘得这一科幻界的“奥斯卡”。

在面对“未来已来”的人工智能时,郝景芳有自己的观点:“未来的人类社会分工会更加明确,标准化的生产由人工智能完成,人类则负责那些创造性和情感性的工作,同时未来社会的组织也会更加灵活。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在人工智能主导的社会中,现在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变化,如果不进行改革,我们很难面对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

这番发言是郝景芳在“2016年度科技风云榜”颁奖盛典上说出的。如果年轻的父母在阅读郝景芳的发言时,只是期望自己的儿女能拥有像她一样的人生轨迹,而忽略了她关于教育所做出的忠告,也许就会错失调整自家教育方式的机会。

为了下一代付出多少都愿意的中国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常感到焦灼。在很多父母眼中,好学校就等同于好教育。但是满眼盯着师资、升学率的家长,是否意识到“好学校”的标准在智能时代将会发生改变?

人工智能正在接入学校的“教”“学”“管”等各个环节。

互联网与AR技术可以让师生跨时空互动。教学场景超越了传统课堂。在虚拟空间和在线教育里,学生更平等,时间调度更灵活。学生可以在课前更好地预习,更方便地分组学习,老师也可以更灵活地调整进度和因材施教。

智能教育系统可以自动记录每个学生容易做错的题目或者进度缓慢的环节,再据此向学生匹配专项辅导资源。学生学过的教程、做过的作业、阅读过的材料不仅存放在他的个人资料空间里,而且变成丰富的标签,描述出学生的学习曲线和风格。机器秘书可以根据标签向学生和老师精准推送教学建议和资源,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所有学生的学习记录和反馈被人工智能综合起来,互相参照、优化、聚合与分发,在个性化的同时彼此激发,提升总体水平,彻底升级“教学相长”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