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第2/3页)

邓丽君之后的今天,就已经很少有那样纯洁的爱情了。王菲的歌是说我了解这是什么东西,我知道爱情是个什么玩意,我也了解你们这些臭男人,我也了解生活什么样,可是我还爱你。王菲的这种爱情是勇敢的爱情。我不认为这就是冥冥之中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我了解你们什么样,爱情什么样,可是我还爱着你们,勇敢爱你们,是后来的爱情观、世界观。邓丽君时期就是你是天你是地,你是我的一生,美好极了。

而且旋律特别好听,邓丽君主要都用的日本旋律,她专门有一个大系列就叫“岛国情歌”,她也唱过日语歌。日本旋律特别好听,我个人总结是因为日语词太长了,光写一我爱你,就“私はあなたを愛して”,就这么长,唱两句才说完,所以日语歌唱了半天,其实也没突出什么内容,导致他就得把旋律写得特好,所以日本歌曲很有旋律感。亚洲本身就是重旋律啊,非洲人重节奏,欧洲人重和声。所以大量好听的旋律被填进各种各样至情至性的纯洁到极致的歌词,后来不停地被翻唱。

我曾经听过翻唱邓丽君的最好听的一张唱片,推荐给大家听,就是邓丽君去世之后一个月出版的,叫《告别的摇滚》,是由大陆最好的五支摇滚乐队翻唱的。因为听过很多女生翻唱邓丽君,但是唱得比邓丽君好的很少很少。邓丽君非常非常经典,以至于当时大陆地区的大量女生都在学邓丽君。但是男生用摇滚嗓唱出邓丽君的那些歌简直太好听了,尤其是由郑钧、黑豹、臧天朔、轮回、唐朝一起唱的《夜色》,完全唱成了一个动人心魄的摇滚歌曲。我还记得臧天朔在那里边唱《路边野花不要采》特别有意思,他们翻唱了邓丽君10首经典歌曲,那张唱片是我听到的最好的一张翻唱,大家一定要去听听。

邓丽君影响了我们整整一代人。她之后各种叫天后、天王的有很多很多,但是能像邓丽君一样被全世界华人共同热爱的,几乎没有,也没有人有这么多的作品让大家不停地翻唱。邓丽君被翻唱之多,流行R&B的时候拿R&B翻唱,流行摇滚了用摇滚翻唱邓丽君。

当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外面的风刚吹进来的时候,邓丽君在我们这一代,就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始终记得我年少的时候,风吹开领口,相信爱情的那种感受,而且那个时候邓丽君还是被禁止的。我记得很久以后,我都已经在流行音乐界成名了去电台做节目,电台还是跟我讲,有几个人你不能说,不能提邓丽君,不能提迈克尔·杰克逊,反正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吧。今天被删个微博什么的,大家有时候还有一些不满意。你要想想那个时候,邓丽君都不让听,到电台不许说邓丽君三个字。靡靡之音的意思就是会柔软你们的斗志,人本来应该为了祖国时刻准备去战斗,然后一听那个就迷离。其实也没有迷离,台湾在那个时代依然是健康向上的。

我觉得一个大遗憾就是邓丽君终生没有来到大陆,当然可能跟她的个人政治信仰有关。她出身于国民党将领的家庭。千千万万热爱她的大陆歌迷,始终没有能听到她一场演唱会,这是一个深深的遗憾。

纪念邓丽君。

| 邓小平第一次访美 |

1979年的这一天,邓小平访问美国,这是一次划时代的访问。首先我们的领导人之前就没访问过美国。邓小平当时还不是最高国家领导人,是以副总理的身份访美,但是全世界都已经知道邓小平会带领中国人民向前走了,所以美国是以接待国家元首的礼节接待了邓小平。

那个时候的世界跟今天不一样,还是冷战时期。全世界有一个强大的势力就是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东方国家集团,上万枚核弹头瞄准了全世界每一个城市。所以当时如何共同对抗苏联,是中美最重要的话题。美国跟苏联当然是对抗,我们跟苏联也在珍宝岛干了两天。苏联屯兵百万在中苏边界。当时我们的一切军事也都是指向北方,就是为了防苏联。我们的军工工业,都搬到贵州、四川等三线地区,就是为了远离前线。所以中美找到了一个巨大的共同利益,就是共同对抗苏联。

在那个时候,邓小平访问美国启动了中美长达整整十年的蜜月期。那个时候美国不但不禁运武器,最先进的武器都可以卖给中国。当时还记得美国最先进的炮瞄雷达——就是你打一发炮弹,马上测你三个点,知道炮位,你炮弹没落地就能开炮反击的——都卖给中国了,而且用在了我们后来的老山前线。也包括各种先进的发动机啊飞机啊等等。

到今天为止,我军研制的太行、昆仑这个系列的最先进的发动机,即将装备我们的歼10B,装备我们航空母舰的歼-15,即将装备我们的歼-20,这些发动机的原型还是在那个时期,就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英出口给我们的发动机。我们一直拿那个在仿制,到现在差不多快仿制成功了,但是已经过了好多年。说明那个时候美国卖给我们的是最先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