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大祸临头(第7/8页)

汪朝宗走了进来,马德昌带众人起身行礼。齐世璜斜躺在椅子上,自言自语地哼哼着,旁若无人。

朱月卿守着齐世璜:“汪总商总算来了,我们这些分商日子快过不下去了,你也帮着我们和上面说说,这一年来大家只出不入,穷得就快当裤子了。”

众人有的笑,有的附和,议论纷纷。

马德昌挥手示意:“大家都静静!听朝宗说说。”

“马大人、诸位同仁,汪某坐上首总位子以来,事事都依仗着各位的帮衬,朝宗感激不尽!今天请大家来,是为了一件大事!诸位也都知道,连日暴雨不停,堤坝运河上水面猛涨,看这势头,堤坝年久失修,再拖延下去迟早会酿成大患!”

朱月卿嚷道:“那赶紧报官啊。”

“报官要重重核查,迁延时日,来不及了。为今之计只有一个办法,从咱们已经筹好的银两里先抽一百万两用到河堤上应急!”

众盐商觉得事出意外,一下子轰吵起来。

朱月卿站起来:“借调?是挪用吧!你这么一来,万岁爷见税银不到,倒霉的还不是我们这些小角色!”

盐商纷纷附和:“是啊,有大灾朝廷必然会划拨专款赈灾,也轮不到我们这些做生意的操心哪。朝宗啊,我看你是想做的事情太多了!”

汪朝宗静静地看着大伙。

马德昌按手示意:“大家静静,我们再听听朝宗的想法。”

汪朝宗继续说:“这些我都想过,而且想得更多。这天灾不会等着皇上的恩典才会来,现在险情危急,刻不容缓,一旦溃坝,扬州将成泽国。我们此时为何不能防患于未然,修坝筑堤,为官府分忧,多挽救一些性命,多减少一点百姓的苦痛呢?”

众人鸦雀无声。

“今天请大伙儿来,就是想请大家,关键时刻,站出来帮扬州一把,出钱出力,帮百姓们渡过难关。没有这扬州百姓,没有这两江地界的衣食父母,哪有我们扬州盐商祖祖辈辈的盛景?”话音未落,盐商们纷纷哭穷,让马德昌、汪朝宗无法开口,只得匆匆散了。

各行商们都已经离开了,堂内空空荡荡,唯见四处散乱的座椅,高悬着的积了灰尘的匾额和墙角处的阴影。厅堂高而深,光线幽暗,只有汪朝宗和马德昌两个人还孤单地坐在堂中。

马德昌宽慰道:“朝宗,天步艰难啊!阿大人和宋大人都吃住在堤坝上,不敢丝毫闪失。皇上知道洪泽湖围堰倒塌,也是寝食难安,前日已经派了首席军机大臣阿桂坐阵清江浦……”

汪朝宗眼睛一亮:“阿桂大人来了?”

马德昌也意识到:“看我这脑子,我倒忘了说,你们在大小金川见过的。”

汪朝宗兴奋得自言自语:“这下好了,老鲍有救了,扬州有救了!”

管夏从堂外小跑进来。汪朝宗立即对他吩咐,河道上的东西现在就预备起,人工、物料、木材沙石。需要花钱的就花钱,先走汪家的账。五亭桥完工剩下的东西也全运过来。还有,要动员城里的郎中,储备药材,叫他们随时候命。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管夏一一点头:“是,是,明白。”

汪朝宗疲惫地靠在椅子上,闭上了眼睛。马德昌心疼地说:“朝宗,要不你就先回去歇着,外头有我。”

汪朝宗勉强笑笑:“真得多倚仗马兄了。我转眼还要出一趟门,家里只有全靠你照应了。”

马德昌关切地问:“去哪里?”

汪朝宗刚要回答,堂外突然响起急促的脚步声,他骤然住嘴。

阿克占带着何思圣急步走了进来。他的脸上似乎有一种大彻大悟的决绝。

汪朝宗、马德昌连忙站起:“大人。”

“听说诸位在这里召集盐商会同筹资抗洪,怎么样?”

汪朝宗平静地回答:“很好,大家都愿意出工出力。预计可筹银一百万两,请大人放心!”

阿克占释然地搓着手:“这就好,这就好。”突然又怀疑起来,望着汪朝宗和马德昌,“我可把话讲在当面。亏空帑银是要上交朝廷充盈国库的,朝廷另有重用,一分一厘也不能妄动!马大人,这里头……没什么吧?”

马德昌不看汪朝宗:“大人说哪里话,扬州盐商一向奉公守法。”

阿克占点头:“空话不说了,情况很艰难。不过只要熬过去,总会好的。这也是为了你们。”他缓步走到汪朝宗近前,压低声音,“老汪,只要本院还在任上一天,被我抓到你敢在帑银上动手脚、耍小聪明,哪怕你跟皇上交情莫逆,我也砍了你!”

他袖子一甩,带着何思圣又匆匆离去:“有事上河堤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