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的吃(第2/3页)
那个拾粮食的老头肯定不会赔。现在,大雪封地,赔了本的农民待在家里,雪上加霜,过更加贫穷的日子,发愁明年的生计,春天播种借的款没法还掉,明年春播又找谁借钱。许多农民不种麦子,把地全种棉花,棉花卖的钱买粮食吃。如果棉花倒赔钱了,吃粮食都成问题。而那个拾粮食吃的老头从不发愁,此刻他在自己的温暖小屋里,富富有余地过冬。
这些年,我看到许多人,在忙忙碌碌地赔钱。辛辛苦苦,没有过上好日子,反而负债累累。不见得你想办法去挣钱了,就能挣来。钱是纸做的,握在黑心人手里。你的辛苦和劳动并不能感动它。什么都不做的人倒最保险。我的大哥,从30岁开始想办法挣钱,什么都干过来了,干一个赔一个,到现在背了一身债。我粗算了一下,他要是一开始就啥也不做,当个闲懒人,用赔掉的那些钱,也能过上不错的日子。可是谁又能挡住自己不去做事呢。我若不出来,也会凭着年轻的冲动,做一些事情。那个年代,大家都在做事情,银行的钱又那么好借。谁不想折腾钱呀。在我们那地方,银行的好多小分理处都被折腾倒闭了,借钱的人却没富裕。不知道钱倒腾到哪去了。
现在想想,完全可以不做什么,去过一种闲懒生活。其实我喜欢村里那些好吃懒做的人。一个小地方的活是有限的。说通俗点,就是就业机会和岗位是有限的,不需要人人去忙碌。那些闲不住有活干的人,要感谢没事干的人。忙人要感谢闲懒人。是他们把就业机会给了你。或者说,因为你把有限的活干了,把有限的钱挣了,别人就没事干,只能闲着,没钱。所以在西方福利保障健全的国家,待在家里没事干的人,总是在享受由那些忙碌的人所创造的社会福利,什么事不干都能活一辈子。以往我们老批评懒人,认为个人的贫穷是懒造成。社会就这样无赖地把贫穷的责任推到一贫如洗的穷人身上,自己脱得干干净净。
忙人已经把世界折腾得不像样子了。忙人忙着在山上挖洞、江河上筑堤。忙着拆迁,占地,建厂子。在广大农村,政府忙着赶农民致富,动员农民养海狸鼠、种水葫芦、栽果树、果树挖掉种葡萄。倒腾来倒腾去,土地没安宁过。结果呢,倒霉的是农民。地倒腾坏了,农民被倒腾得吃饭都成了问题。
好在我们现在知道穷人的无辜了。在一些地方,政府再不动员农民去做不合时宜的事情。而是鼓励农民在有限的土地内,先种够粮食,解决吃饭问题,再谋求其他。
在新疆南疆的一些村庄,麦子收完后,村长就要把每家每户的麦种收上来,统一保管在村里的库房,春播时再还给农民,不这样做,到了春播时一些人家就连种子都吃光了。交种子那天,每家派一个人,背大半袋麦子送过去,口袋上写着名子,不过秤,春天从库房背出来的时候,自然就知道是不是背进去时的重量。这个不知谁发明的集体保管种子的办法,真是行之有效,村民少吃几顿饭,只要饿不死人,谁都不用负责。播不下去种,地撂荒了,村长要负责任,乡长也要负责任。吃饭依旧是一些地方、一些人的头等大事,其他都还顾不上。
我去过的一些村庄,一小块绿洲,陷在无边的沙漠中。人均七八分地,种麦子都不够口粮。我若住在那样的村庄,也想不出更好的生活办法。也许他们那样生活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在根本没办法挣到钱的状况下,学会过一种没有钱的生活。学会用少得可怜的一点点钱,把日子过下去。忘掉新衣服是啥样子,忘掉新皮鞋啥样子。肉嘛,想一想味道就行了。总之我是吃过肉的。谁年轻时没风光一时。少走路就不会磨坏鞋子,少干活就节省衣服。那一小块土地,忙死也长不出金子。还不如闲着,少用劲少吃粮食。节俭着过啊。懒本身也是一种节俭。
一般人到了40岁才会变得节俭务实,不敢乱花钱。20岁的时候没有钱,但有一个花十个,不害怕没钱。一来钱不是自己的。父母给的。二来在做梦的年纪,相信自己的30岁里堆满了金子。到了30岁果然要比20岁时富有一些,但并没有堆满金子。又梦想40岁里堆满金子,依旧不害怕没钱,请朋友吃喝,仗义疏财,自信千金散尽还复来。可是,到了40岁,就什么都看清楚了。事能做多大,钱能挣多少,都清楚了。他再不会梦想50岁里会堆满金子。只会清楚地看见50岁里逐渐老掉的自己,逐渐衰弱的身体,生老病死。这时手里的每一块钱都变得珍贵,不敢乱花了。他知道钱像岁月一样,流失便不会回来。后半生里,花大钱的事躲不过去,随便一场病,几年几十年的积蓄就没有了。以前人们不怕老,老了可以享儿孙的福,儿孙即是财富。年轻年壮时,只要多费点劲,生养一群儿女,就什么都不怕了。一群儿女中总有一两个出息的,孝敬的。如果你活得长寿,享受到孙子、重孙子的福,就算福寿无疆了。财算什么,财造福人了,才算财富。如今谁还敢把养老的事寄托在儿女身上。有国家工资的人,靠养老金。没工资的农民、无业者,把前半生里挣的一点钱,紧紧捏住。哪敢随便花啊。更多的无业者,前半生里一无积蓄,老年后的日子,就不知道怎么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