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绝响(第9/9页)
点评三:
这是一场祭奠,对阮籍、嵇康的祭奠,对稀有文化人格的祭奠,对“魏晋风流”的祭奠。本文着意传递着他们对生存方式,尤其是血泊边缘的生存方式的探求与践行。因其形而取势,依其神而取事,另辟蹊径叙其异,如此,则人物形神毕现,个性彰明,“风流”尽得。
本文更是一次审度,一次发掘,一次对自觉文化人格在中华文化长河中断绝消亡的必然性的审度,一次对中华审美文化何以在精神的酷刑中屹然自立的发掘。接二连三的情景再现,我们的主人公活跃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天地,挥洒出萧然而又翩然的人格魅力。但作者始终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他们身后的大舞台——失去了精神魂魄的、无序而黑暗的“后英雄时代”。唯有此舞台,阮籍、嵇康们的卓然独立才弥足珍贵;唯有此舞台,自觉文化人格的被戕害直至夭亡就成为必然。着眼于点,关涉乎面,于星火见燎原,这就是文化大散文。(傅应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