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亲爱的老爷爷:张三丰(第2/2页)
她这么做只能说明三点:
(a)她不信任乔峰。就算她想叫乔峰宽容她爹地段正淳吧,她也可以试试跟乔峰讲讲道理啊!乔峰又不是什么极端复仇主义分子,又那么爱你,要叫他体谅你的感情也不是不可能啊!退一万步说,就算讲不通你再另谋出路也不迟啊!阿朱她不,她直接死!这说明她坚信乔峰一定是个不讲道理的人,不横死在他面前他是不会买账的,所以才不得不用“cosplay+自杀”这么狠的招。她身为乔峰的爱人,既不了解乔峰的胸怀,也不信任乔峰的深情,甚至不眷恋“塞上牛羊”的好日子—她是白痴。
(b)她是个非常残忍而有幸不自知的人。她对乔峰的折磨无论在时间和程度上都远远超过了乔峰的所有仇家;并且由于不是恶意的,所以不用承担任何责任;还因为早早死了而被大家讴歌至今—她杀人不用刀、并且不见血。
(c)她琼瑶,她琼瑶very much,她fucking琼瑶very much,bullshit。
本次插叙完!
看看这些江湖人士纠结的!再看看张三丰!果然,对比才能出境界啊!
首先,张三丰对善恶的认识已经超越世俗陈规了。
张翠山从冰火岛回来、携一个不为大家所容的妖女老婆殷素素,到武当见张三丰时,所有人都捏了把冷汗,但是张三丰举重若轻、微微笑道:“不用告罪,我张三丰哪里有这么迂腐的弟子?”真是大家的见识和胸怀—张三丰的善恶观本来就不是僵化的教条,他相信世上没有什么绝对的好坏,好人会有邪念、坏人也会有善举,善恶只在人心。
虽然俞岱岩送张、殷两人回武当的时候,曾在船上说,张三丰对张翠山另眼有加,夸奖他是7个弟子中“最有悟性”的,甚至有意要传位于他……
要我说,张翠山对武功虽然有悟性,对做人倒是没什么悟性。他的武功刚柔相济,做人却这么软弱纠结,他驾驭不了自己的道德,也不敢面对自己的困境—宁肯去死,以求永远逃避。
唉,张翠山要是有他师父一半的胸襟气度和处事智慧,张三丰百岁寿诞上的悲剧也就不会发生了。
张三丰的弟子,都没有学到他的本质。太极功夫就是张三丰精神本质的外化—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内外圆通,达到“防守反击”。太过纠结于是非界限还怎么太极啊?
以前看香港电影《太极张三丰》的主题歌,写得真是好:
刀光剑影不是我门派,天空海阔自有我风采,
双手一推,非黑也非白,
不好也不坏,没有胜又何来败?
没有去,哪有来,
手中无剑心中无尘才是我胸怀,
随缘而去乘风而来才是我胸怀,
……
不错,很有太极范儿!人家商业片都能这么通透,就不要讲人家香港是“文化沙漠”了。大陆倒是“文化沃土”,还不是写出“天上下凡三圣母,生下沉香和爹住……”这样的歌词来,每次听到都想去死。
张三丰更大的魅力在于:他从来没有像其他高手一样,绷着一个高手范儿,劲儿劲儿的(例如黄药师、风清扬等人);他只是一个活生生的年迈老人。
他虽然也是武林泰斗、大彻大悟,但是一点不像其他得道高人那样面无表情、无欲无求—一副已经死了的死样子。张三丰慈祥和蔼、真实可亲、爱徒弟、爱徒孙、爱天下百姓,他有血有肉,就像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爷爷。
张三丰为了救张无忌,到少林去求药,什么恩怨对错、尊严脸面、门第派别,统统不顾,年迈的一代宗师甚至低三下四(妈的,我都不忍心写出这四个字来),就是一个为了孙子而揪心的老爷爷。
在张三丰的百岁寿宴上,张翠山和殷素素突然遭变惨死,张无忌也貌似要时日无多。张三丰痛彻心扉,说:“我还不如死了的好!”
话说江湖上的高人,通常越到关键时刻说话越是不紧不慢、引经据典、以四个字为一个周期,往复震荡、娓娓道来……可惜我全部忘光光了!
但是张三丰这么朴素简单的一句话,却像重锤一样砸在我心上。我很多次看倚天看到这句话都忍不住流泪。此时的张三丰已经不再是什么宗师,不再是什么高人,他只是一个风烛残年、老泪纵横的老人家,他就像我自己的爷爷。
现在天已经亮了,端午节到了,我自己的爷爷还在遥远的昆明,我也不能回去陪他过节,只能在北京当灭绝师太。我真想大哭一场。
我恨气科所!我恨教育部!我恨学年制!我真想大哭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