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湖帆藏画轶事(第3/4页)

湖帆画山水,以云气胜,往往展纸挥毫,先以大笔泼墨,稍干,用普通笔蘸淡墨略加渲染,寥寥数笔,已神定气足。一经裱托,精神倍出,耐人寻味。他这种奇妙熟练的画技,他人学之什九不成。

湖帆作画,临摹较多,他曾经这样说:“学古人画,至不易,如倪云林笔法最简,寥寥数百笔,可成一帧,但摹临者,虽一二千笔,仍觉有未到处。黄鹤山樵笔法繁复,一画之成,假定为万笔,学之者不到四千笔,已觉其多。”这是临摹有得之言。湖帆的画,以山水为主,苍茫雄隽,漫涉各家流派,花卉腴润秀丽,仿佛南田。原因在于陆廉夫是学南田的,曾在大处为幕客,湖帆早年作画,未免受些熏陶,湖帆见有破损古画,以廉价购之,他在破损处能添补得毫无痕迹,交刘定之加以精裱。有一次,人以残损的唐六如仕女,交换湖帆一幅山水,湖帆精心补添,唐画居然完好如初。

湖帆善于鉴赏文物。他生长于状元渊薮的苏州,曾动了脑筋,搜罗清代的状元写扇。他的祖父大澂已蓄着状元扇若干柄,他在这基础上再事扩展。清代每一科的新状元,照例须写些扇面赠送亲朋。在新科状元方面,一纸人情,只须略事挥洒,不费什么;在亲朋方面,一扇在握,却以为奇宠殊荣,视同至宝。因为如此,状元写扇,流传较多,湖帆拟搜罗有清一代的状元扇,以为年代近不难成为全璧,岂知实际殊不容易,往往有许多可遇而不可求的。也有些状元的后人,和吴家有世谊,湖帆认为向他后人商量,一定有把握,不料后人对于先人手泽,并不重视,鼠啮虫蚀,寸缣无存。加之扇面是写给人家的,不可能写了自留,这样按图索骥,大失所望。但湖帆具有信心和毅力,还是千方百计地搜求。有的出高价收买,有的用极珍贵的藏品与人交换,历二十年之久,才获得七十余柄。顺治间的,有孙承恩、徐元文;康熙间的,有缪彤、韩菼、彭定求、归允肃、陆肯堂、汪绎、王世琛、徐陶璋、汪应铨等;雍正年间的,只有彭启丰一人;乾隆间的,有张书勋、陈初哲、钱棨、石韫玉、潘世恩凡五人;嘉庆间的,有吴廷琛、吴信中等;道光间的,有吴钟骏。其他如咸丰间的翁同龢,同治间的翁曾源、洪钧、陆润庠等。至于末代状元,那是肃宁刘春霖了。春霖字润琴,于光绪三十年甲辰科取得一甲一名,比任何人都晚,直至抗战时期才下世。当时湖帆加倍送了润笔,请春霖在扇面上作跋语。湖帆更用蜡纸油印《清代状元名次表》。详列年份及干支,以便检查。小说家范烟桥和湖帆是老同学,而且是甲午同庚,交谊很深。这时苏州拙政园的一部分,辟为苏州博物馆,由烟桥主持其事。烟桥为了充实该馆,到处搜罗文物。他想起了湖帆的状元扇,特地到湖帆家商谈,湖帆慨然将七十余柄状元扇,全部送给苏州博物馆。湖帆其他的收藏,有铭文累累的周代邢钟和克鼎,那是大澂遗传下来的,名其室为“邢克山房”。金石拓片,装成二十余巨册。案头常置着虎齿笔架,那是大澂出猎所获的。丁卯岁,湖帆在杂件中发现约重三钱的黄金一块,上有阳文“秦爰”二字,湖帆不知为何物。一日,陈巨来见了,告其曾在袁寒云家获睹类似的金块三丸,其一上有“楚爰”二字,寒云对陈说:“这是战国时代的罚锾。”寒云且以“三爰庵”为斋名,可见这金块是很宝贵的。某岁,许姬传出示一昌化石章,红莹似山楂糕,湖帆见之爱不释手。后来姬传求湖帆作一小幅画,即以红昌化石赠之。湖帆又藏有两油画像,不知何人所绘。一绘其祖父吴大澂,一绘邓世昌,两人皆为甲午战役参加者,神情毕肖,动人心目。湖帆又藏有二楹联,联语一用简笔字,简至无可再简,一用繁笔字,繁至无可再繁,相形之下,格外有趣,惜我失忆书者姓名。又海上书家沈尹默高度近视,人以为他不能擘窠书,但是沈却写赠湖帆一丈二尺的大对联,在沈书中为仅见。湖帆收藏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家中简直像个长期文物展览会。

湖帆的鉴赏力高人一等,古今绘画,均能立判真伪,且能说明年代,又能指出某画是谁画的山头,谁补的云树小汀,某明人画是清人所伪作,某元人画是明人所伪作。所下断语,百无一失。那年赴伦敦国际艺展的故宫旧藏,先在上海预展,后运往伦敦,聘湖帆为审查委员。经他鉴定,才知大内之物,真伪参半。全国美术展览会、上海苏州文献展览会,都请他审定,结论精确,令人佩服。我曾问:“鉴定真伪是否根据笔墨、纸缣、题款、印章?”他说:“这些方面,当然是不可忽视的要点,但善作伪者,都有混淆之法,一经幻弄,往往碔砆乱玉。我的着眼点,偏在人们不注意的细小处,因为作伪能手,轮廓布局,运笔设色,都能摹仿得一模一样,惟有细小处,如点苔布草,分条缀叶,以及坡斜水曲等,作伪者势必不能面面俱到,笔笔注意,我便从此打开缺口,找出岔子,真伪便不难辨别了。”